小别胜新婚,叶满枝抱着吴大博士讲她这次的出国经历。
“这回真是见世面了。”她躲在被窝里小声说,“出去看过了,发现了咱们跟人家的差距,我当天就在下巴上起了一个火疖子。但是这些话我又不敢跟别人说,只能跟你讲讲。”
她现在突然能够理解,当年吴峥嵘听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时的心情。
吴峥嵘沉默了几息,在她腰上拍了拍,“不是你说的么,先上路,路上缺什么就补什么。你这个引进二手生产线的想法其实很不错,先把设备引进来找找差距。”
叶满枝憋着一口气说:“要是真的能让生产线落户滨江,那我得把高校、研究所和各大机械厂的专家和工程师全都请过来,好好研究研究那两条生产线!”
*
她拉着吴峥嵘聊了半晚上,次日吴峥嵘还得按时在6点起床出操,难得打了几个哈欠。
而叶满枝睡到八点多自然醒,直接从家里出发,去省工业局和市革委会汇报了工作。
市里对这次的合作当然是没有异议的。
外汇由省里出,而曙光厂是市属企业,滨江占了大便宜。
夏竹筠则比较担心另外一百万美元的出处。
“我让人去北京和上海洽谈了,最起码能谈成一家吧。”
然而,一周后,康健和王造福先后往厂里回了电话。
北京和上海都愿意出资买设备,但三年时间太长了。
他们愿意出资200万美元,先将设备送去他们那里,然后双方可以共同仿制那两条生产线。
也就是说,要把之前谈好的广州广播器材厂踢出局,而且两条生产线暂时无法落户滨江。
生产线是叶满枝千辛万苦联系到的,她当然希望生产线可以落进自家口袋。
可是,如果实在没办法,那就只能各退一步。
先将设备引进来才是关键。
田春山抽着烟说:“谁出钱多,谁就有话语权。人家能出200万,那把生产线送过去也无可厚非。可是,那两家企业与曙光厂不同,他们都是新成立的电子厂,完全没有重工业基础。那两条生产线放在他们手里,真能仿制成功吗?”
曙光厂能造枪支炮弹,前两年给果酱厂手搓过两条罐头生产线,给冰棍厂搓过冰棍生产线,还自己搞过洗衣机。
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再不济,滨江本地还有不少制造业方面的专家和老师傅。
可是,北京上海那两个厂里,能玩得转吗?
苗素芬不信任道:“我觉得不行,咱们苦等两三年,人家最终说仿制不出来,咱能拿人家怎么办?”
叶满枝:“其他厂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万一曙光厂仿制不出来,人家能拿咱怎么办?”
“这样一看,还是广州那边更好合作,”黄河提议,“既然已经跟广州约好了,那就继续合作吧,大不了再找找其他省市。”
众人正对着几家新建电视机厂一一排查时,叶满枝突然接到了一通来自天津的电话。
对方是天津无线电八厂的革委会主任。
“叶主任,听说你们想找人一起采购黑白电视机生产线?”
“对,正在找兄弟单位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