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最底下跑龙套的出来露一小脸,也能拿到两三块钱。
至于说角儿们,以当时戏份儿最高的当数谭鑫培为例,老谭的堂会戏份在清末是纹银500两,比清政府一品大员的年俸还多出两到三倍。
进入民国后,谭鑫培的身价也继续看涨。
一九一二年,谭鑫培第五次到魔都唱堂会,一个月包银高达一万块现大洋。
某次,一九一五年再到魔都演出十天,报酬为八千块现大洋,秒杀当时所有的北洋政府部长和各大名校教授。
不过戏院方才是大赢家,一九一五年谭鑫培魔都之行,为戏院带来三万银元的纯收入。
所以,从民国过来的京剧演员们,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土豪。
只不过,现在是新中国时代了,这些京剧演员们也都是拿死工资。
时代背景如此,确实没有办法。
“韩同志,您来了。”
再次见面,高步昆还是那般尊敬许多年,因为他被许多年的能力所折服。
此次是高步昆牵的线,也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干了。
对方确实是高质量人类,身边的圈子,不是资本家、收藏家,便是京剧演员这些,还有遗老遗少。
总之,许多年也是因为高步昆,所以才了解到,原来京城还有那么多人,吃喝不愁!
要不是接触的人越多,许多年确是不得而知。
而越是接触的人越多,许多年就越是明白一个道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走得越远,见识越多,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
人这一辈子,你真正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三两知己,爱人在侧,父母健康,听起来平平无奇,但已经是中等偏上的人生答卷了。
许多年这辈子并没有太大的追求,提前退休,安稳过日子。
在六十年代,全世界都一样,不那么安定。
而人又是群居动物,所以许多年没办法带着一家人去国外定居,或者说去港岛那边生活。
在京城就挺好的,过着自己小老百姓的小日子,外面的风风雨雨,由他来抵挡就可以了。
“嗯,高同志,这就是您之前跟我提起过的谭同志么?”
许多年微微颔首,冲对方笑了一下。
只是他遮住了脸面,看不清笑容,只能通过语气和点头这些来打招呼了。
谭富英也是友好地点头,寒暄了两句,接着说道:
“既然这样,那韩同志,请到寒舍一叙。”
“叨扰了!”
听到对方的话,许多年也文绉绉了起来。
心里却忍不住诧异万分,这民国时代的人物,还活在过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