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踏板的主要作用就是让音乐显得更为干净一些。
踏板的主要作用实际上就是混音。
很多人在弹琴的时候都喜欢加上一点踏板。
这样不管怎么垃圾的演奏都会听起来好像也能听一点。
当然,在音乐学院里面你这样做很容易被老师喷就是了。
而这样的混音自然而然也会让音乐整体变得浑浊。
特别是在不和谐音程出现的时候。
也就是转调的时候。
如果你一直踩着踏板,那么音乐原本的特性就被消弭了。
所以,切分音踏板便被研发了出来。
将不和谐的音程给释放掉,让音乐保持整体纯洁性的同时,还能拥有混音的特质。
踏板上能够说的东西太多了,不过绝大多数的技巧都是由整音踏板以及切分音踏板两者衍生而来的。
此时此刻,傅调所用的踏板技巧也是如此。
他的踏板几乎没有松下来过,也算是切分音踏板的技术,不过他做的比切分音踏板更为细微一些。
他完全没有将音乐进行全部松开的演奏。
而是在音乐上进行了一些更为细致的处理。
他特地保留了一点点若有若无的不和谐音程,将原本的音乐特性张力给拉开一丝。
这一丝带给了音乐更多有趣的感觉,而又没有让音乐显得那么浑浊。
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过这也是傅调所期望的。
他不希望很多人将关注点放在他的技巧之上,而是放在音乐之上。
因此,坐在舞台上的观众们,不管是那群乐评人,还是普通的观众。
他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音乐很漂亮。
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很厉害。
仅此而已。
并没有其他什么特别多的内容在其中。
也就是有一两个人感受到了一点点技巧。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傅调的手指在钢琴上相互交错,将旋律奏响。
每一次的和弦,傅调都将其中的情绪进行变更。
情绪是在走动的,是在流动的。
而同样的音色,从一开始斩钉截铁的高亮,逐渐变得有那么一丝丝的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