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和之前傅调的那种感觉差不多。
傅调刚刚过来的时候,完全不懂肖邦,他所演奏出来的感觉只能说的上是及格线,大概就是70分左右,没有肖邦的肖邦,能听,音乐很美,但是也仅限于能听,很美。
但是这种水平的演奏,在一大堆80分左右的人之中,就显得有些局限了。
而除了那三个特别难诠释的作曲家之外,其他人的作品,便没有那么复杂。
例如此时此刻,郎良月所演奏的作品。
傅调想了想,缓缓抬起自己的手,看向郎良月的个人信息上面所展现出来的内容。
柴可夫斯基,四季。
这是一首钢琴作品,柴可夫斯基于1875年到1876年,在创作芭蕾舞音乐《天鹅湖》中,受到委托所写的钢琴小品集。
在所有的钢琴小品之中,正如同舒曼的《森林情景》,以对大自然的描写转化成音乐一般,柴可夫斯基运用了和肖邦叙事曲差不多的方式,将他对于四季的印象转化成诗,随后再变成音乐。
从这音乐之中,你能够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创作者本身对于自己脚下身处的土地的那股,至死不渝的情感,还有那永恒不变的,对于爱的歌颂。
这一套作品一共有十二首,以每一个月份作为标题来演奏。
每一个月份,都有相对应的自然景观,并且有当地所特有的民俗风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此时此刻,郎良月所演奏出来的《四季》op37-1,一月,正是如此。
一月是正标题,而壁炉边,则是副标题。
“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之中的火星即将熄灭,蜡烛中的微光还在摇曳中闪烁。”
阴沉忧郁的旋律以及舒缓单调的节奏将众人从座位上拉出,拉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中。
郎良月手指在钢琴上轻柔且用力的砸下,屋内柔和的烛火以及窗外那疯狂的暴雪在他的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郎良月却能够轻松地掌控。
这个水平实力,这个技巧掌控。
虽然傅调也能够做到,并且能够比郎良月做的更好,但是此时此刻郎良月手中展现出来的内容,却比傅调演奏的感觉更为适合这个舞台。
也就是效果更好一些。
傅调只能说,郎良月不愧是郎良月。
在第一乐章结束,郎良月并没有多久就进入了第二乐章。
而进入第二乐章,也就是第二月,狂欢节。
在这个地方,郎良月的特性才真正意义上的体现了出来。
郎良月稍微抬手,手指轰然砸下。
代表着传统俄罗斯舞曲的声音瞬间出现在舞台之上,那一股狂欢节的特性立刻涌现了出来。
根本不用郎良月开口,甚至不需要任何人的解释,你单纯听郎良月的演奏,你就能够直接联想到那种狂欢节之前的欢呼。
双拍子舞曲的特性直接激发了音乐之中,最为欢腾热烈的节日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