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他之前听其他人聊过这个。
??这一首作品有很多很多的细节,甚至你额可以说这一首作品是叙事曲诞生的摇篮,奠定了叙事曲作曲的逻辑。
??跟第二叙事曲一样,这一首叙事曲同样是与密茨凯维奇的诗歌有关系。
??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所依据的叙事诗名为《康拉德华伦洛德》,是密茨凯维奇的一篇爱国主义史诗。
??叙述的是14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
??立陶宛人乌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长大。与他同时被俘虏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乌尔特。乌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酝酿着复仇的大志。
??后来在战争中,乌尔特被立陶宛俘虏了过去,并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他们二人决心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挽救祖国的命运。
??阿尔多娜资源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直到死去,而乌尔特则改名换姓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了日耳曼武士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取得了武士团的信任并掌握大权之后,他做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团一败涂地。后来事情终于泄露,在乌尔特被处死的前夕,他和塔尖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随后自杀身亡。
??听上去有点奇怪,一个外人究竟是怎么拿到敌国的大权的?这种情况在封建制度中央集权之下很难去理解,真正拥有权力的,终究还是最上层的人,而你一个莫名其妙出现的外人,如果想要拿到可以让一个国家军队一败涂地的权利,几乎不可能。
??最多影响一些不足百人的军队,如果你能够混到佰长的话。
??不过对于那些古代欧洲,想到他们的价值观,这些似乎便不是不能够接受?
??傅调的脑海之中立刻回忆起了音乐之中的一切,所有的细节缓缓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的情绪也被这些文字变得略微有一些悲怆。
??肖邦的四首叙事曲之中,有三首作品都是悲剧结尾,只有一首作品,也就是傅调之前演奏的第三钢琴叙事曲,勉强能够算得上是以喜剧结尾。
??而这第一首,更为的忧伤。
??傅调将自己的手抬起大约一指的高度,随后让其借助着重力,力度略微控制后,落在钢琴之上。
??当!
??钢琴声响起,无比的悲伤。
??众所周知的拿波里六和弦如同从土壤中盘旋生长而出一般,将这一股悲伤按在地上,铺满整片音乐厅。
??这一种感觉让音乐厅内原本略显淡然的众人不由得一愣,抬起自己的目光看向舞台上的傅调,目光中带着一丝丝的好奇。
??他们有点奇怪,现在在他们面前出现的音乐似乎也有一点点的感觉。
??有一种……悲伤?
??与之前赵成珍演奏时候的那种激情完全不同。
??他们现在就感觉像是纯粹的红色里面,加上了一抹黑色?
??这一抹黑色正在缓缓生长,试图将这一片激动的红色所笼罩。
??不过……音乐之中略微显得有一丝丝遗憾。
??音乐之中的黑色并没有将这纯粹的红色所覆盖,只是陷入其中之后,便被缓缓消化。
??音乐确实很好,很厉害,甚至比他们之前听过的其他音乐都要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