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电影在日本的分账到手只有30%左右。)
可以说日本市场对《赤壁》来说,比华夏市场还要重要!
华夏市场是怎么都不可能让《赤壁》回本的。
“11月有点晚,不过也还行。”吴白鸽颔首道。
在国内被骂就被骂吧。
为了让《赤壁》被世界认可,就应该剔除掉作品里所有有门槛性的东西。
民族特色的东西不能保留,因为外国人理解不了。
个人的特色就更不能保留了。
在华夏观众根深蒂固的观念里,三国演义就是永恒的经典,是不允许改编的,因此观众们所能够接受的只有老版的三国,永远也理解不了其他人的三国。
而海外的观众,对《三国演义》是没什么概念的,一张白纸好作画,吴白鸽相信自己这个更符合海外观众审美的“英雄式”电影,在海外会获得好评价。
这样墙外开花,墙内就会香了。
现在这些内地的记者们各种开炮,批评的声音不绝,等到《赤壁》在海外取得亮眼成绩后,这些人自然就会反思甚至主动承认错误,转而为《赤壁》歌功颂德了。
他可太了解现在的内地电影是个什么情况了。
自卑,但又极度想要被世界认可和接受,稍微在海外取得一点点成绩,在国内就会被捧上神坛。
那个毛头小子吴渊,不就是在好来坞取得了点成就,就被国内奉为超级大导了吗?
吴白鸽嘴角一撇,有些不屑。
在他看来,吴渊只不过是运气好,接手了《加勒比海盗》这个注定会成功的商业系列片而已。
一个好来坞常见的商业大片而已,换他来,他也能拍好,根本没什么值得稀奇的。
像他这样拍了几十年电影,从港岛到台岛再到好来坞,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导演,才是真正有实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优秀导演。
吴渊?走了狗屎运罢了!
光影时代,总经理办公室。
吴渊此时同样也在看今天新出炉的报纸。
不过他手头的报纸,头条文章却不一样。
“评《地心引力》:科幻“真实感”的背后,是国家实力!”——《人民日报》
“舆论聚焦:《地心引力》彰显的文化自信与国家实力!”——《新华日报》
“事实证明,华夏科幻有能力讲好自己的故事!”——《光明日报》
“《地心引力》是科幻片领域的一个突破,华夏电影人开始有信心以自己的叙事方式挑战被好莱坞垄断多年的科幻片。”——《华夏青年报》
“专注于未来,而不是华夏传统的历史史诗——《地心引力》!”——《工人日报》
吴渊手上的报纸,清一色的全都是官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