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造速度+10%;
4、战略资源获取效率+10%;
5、地区最大工厂数+20%;
6、生产效率保持+10%;
7、基础生产效率+5%;
8、工厂产出+10%;
9、工厂轰炸易损性-10%;
其中有些效果由于外挂的特殊性,加成显得无足轻重。
值得注意的只有1、3、5、8这四条。
先说第一条,生产效率上限+10%。
机床的性能和工厂的工作模式,决定了生产效率的上限,达到理论极限产能的百分比。
之前工厂的生产效率上限为65%,现在为75%,利用新给的决议特性,白远可以利用三军经验快速提高生产效率,使工厂在单位时间内产出的装备更多。
第8条的最终效果跟第1条一样,都是产出更多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增加不光光是单位时间内产出装备更多,并且消耗材料还不变。
比如原来每天生产65。8单位步兵装备,消耗16单位钢材。
现在每天产出72。4单位步兵装备,钢材消耗却依旧是16单位。
可以理解为材料利用率也跟着提升了。
第3条也很好理解,建造建筑的速度更快了。
至于“离散型工业”带来的“最大工厂数”加成,之前已经提过了,是增加建筑槽位的。
【离散型工业Ⅰ】和【离散型工业Ⅱ】累加起来,使建筑槽位+40%。
他的基础建筑槽位现在是51个。
也即理论上,两个科研效果能让他凭空多出20个建筑槽位。
但也只是理论上。
这个加成是以每个省份为单位单独计算的。
得益于蠢驴系统的“进一制”计算方式,相当多的小数点单位工厂都被吞掉了,只有基础工厂数足够高的地区加成才比较明显,浪费的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