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你的父亲子丰是一位君子啊。你也不错,非常知礼。象你这样的人才,如果在我们晋国,那是要得到寡君重用的。”韩起道。
“谢元帅勉励。不过,晚辈这次随国君来晋国,除了吊唁君夫人外,国君还专门嘱晚辈求计于元帅。”丰段道。
韩起道:“哦,贵君侯有何难题?”
丰段叹口气道:“还不是楚国?楚国已经发来了通知,要求我们参加由楚国主持的国际会议。
这事我们很为难,参加吧,这不合弭兵会盟的精神。不参加吧,又怕得罪楚国。寡君和卿大夫们商议后,决定来征求元帅的意见。”
韩起略微想了想,对丰段道:“这事倒也不是小事。这样吧,你过两天陪着贵国君去见寡君,我先跟寡君商议好,给予你们明确的意见就是。
不过,寡君欣赏知书达礼的人,你要预先作点准备,给他一个良好的印象。”
丰段大喜,随即又愁云满脸道:“感谢元帅美意,只是。。。。。。只是晚辈实在不知要作何准备啊。求元帅指点。”
韩起故意叹了口气,看了看丰段道:“这样吧,你先去熟悉一下《诗经》中这几首诗,然后在朝见寡君时,适时将这些诗赋给寡君听。
一旦寡君高兴了,不但会答应你们参加楚国召集的会议,说不定还会赏赐你呢。”
说着,韩起想了想,亲自指点了朝见晋平公时郑简公以及作为随行大夫的丰段应有的礼仪,以及配套这些礼仪一些赞美晋平公以及晋国的诗歌。
郑国公孙丰段大为感动。连续两天,他都在背诵韩起指点他的诗经中的相关诗句,脑子里象放电影一样,彩排着与国君见晋侯的场景,把一切都了然于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过了两天,郑简公果然得到了朝见晋平公的机会,他兴冲冲带着丰段去朝见晋平公。
晋平公端坐君位,两边侍从以及朝堂上以韩起为首的晋国公卿大夫们肃然而立,郑简公不免有些紧张。
外国国君朝见主公的情景,晋国众臣见得多了,如同郑简公这样有些紧张的多了去了,有的甚至紧张得连话都会打哆嗦的。
这就是超级大国之威仪啊,这让晋平公以及晋国众臣都有一种满足感。
此时,许多人也正想着,你郑国人不会出丑吧?
但郑国人没有出丑,只见那位年轻潇洒的郑国大夫公孙丰段,严格按照朝见晋国国君的相关礼仪,对答有序,谦恭有礼。
丰段不但一切都按周礼来,而且引经据诗,言语中无时不透露着对晋平公以及晋国的赞美,而且绝对是高大上的那种赞美!
这不但让晋国人大为欣赏,连郑简公也大吃一惊:什么时候这小子变得这么有学问了?
韩起看了看晋平公,见他对郑国人十分满意,尤其是对丰段的表现非常欣赏,于是出班道:
“主公,臣以为,现在是弭兵时期,楚国要召集诸侯会议也属正常,郑国如果不参加那是拂了楚国脸面。
况且,郑国讲礼,国君亲自来朝见主公,说明情况,主公还是答应了吧。”
晋平公点点头,其实,对郑国参不参加楚国人召集的会议他不关心,这事由韩起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