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驷冷冷盯着荀偃,眼睛里射出愤怒的寒光,他不发一言,会盟现场顿时弥漫着紧张气氛。
诸侯们都吓傻了,难不成会有流血事件?
但郑国人就是郑国人,中原诸侯小强级别的那类。只见一名年轻人步履坚定地走向子驷,与他并肩站在一起,一字一句道:
“誓言已经昭告神灵,难道还可以改么?如果可以改的话,那大国也可以背叛!”
这人是谁?
郑国卿大夫子展!
应该说,郑国国内的卿大夫中也是有亲晋派和亲楚派的。这位子展便是亲晋派,而子驷是亲楚派。
但在国家利益面前,郑国上卿子展坚定地与子驷站在一起。
郑国其他四卿也动了,他们都走将上前,与子驷、子展一起,冷冷盯着荀偃。
郑国人,就是那么有个性!
荀罃皱了皱眉,见荀偃气得真想拔出剑来,便走上前去对他轻声耳语道:
“讨伐郑国,郑国已经表示投降,按理也应该到此为止了。我们要求盟约,他们也答应了。
他们的盟誓也没有错,不是晋国讨伐他们,就是楚国讨伐他们,他们有什么办法?
他们只能选择谁最强便服谁,所以失礼的是我们。作为主盟者,我们晋国应该要有一定的格局,不必去计较这些了。
郑国,是口服而心不服啊。我们不如退兵回去,然后广修德行,重整军队,再次前来。
一次不行,那便两次,总有一天,会让郑国真心归顺,何必非得今天便要他们心服口服?
只要我们晋国有足够的威望,不要说一个郑国,就是其他远方的诸侯也一定会来归服。
不管如何,总不能在一个向神灵盟誓的庄严之地出现血光吧。”
荀偃不得不服啊,果然姜是老的辣,元帅说的太有道理了,对郑国,确实应该不能急于一时。
于是,荀偃沉着脸退了下去。
荀罃对子驷、子展等人拱手行礼道:“既然如此,那就依大夫之意结盟吧。”
就这样,到会诸侯都与郑国人歃血为盟,完成了签约仪式。
对郑国人来讲,很显然,就是一个虚与委蛇的态度。
因为郑国人很清楚,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郑国将面临着来自楚国的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