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思就很明显了,既然迟早和金国对上,他为何还要资敌。
「哼。」帝徒有些羞恼,不过终究是什么都没再说,人影一散就抹去自己的痕迹。
「请帝徒大人放心,只要您不再插手后续之事,在下必定守口如瓶。」
顷刻后,周柏缓缓睁眼,依然还是坐在龙椅上,可无论何处都再也看不到黑气踪迹。
唉,第一次征召就是漏洞多。
一时间,周柏心中诸多定计,可一切都要先赢下这场征召。
……
限于大炎国力薄弱,气运积蓄也不足以支撑损耗,此后
三年时间里,大炎未向北朝有过征伐之举。
三年,周柏只做了三件事。
第一是休养生息,整编步军,训练骑兵,积蓄气运。
第二便和军事有些关系了,加大在北朝的舆论宣传,兵是没派,可各类伪装的探子不下数千人。
最后一件事,便是通过武力威逼,分化利诱,使原长江水师大半归顺,使诸多海寇义匪归降。
经此风调雨顺的三年,国运天柱增高五丈,气运炎龙恢复更多活力。
民间不说家家有余粮,起码再没有轻易饿死人的现象发生,国家应对灾情的能力大大提升。
光武四年,周柏下令「北伐」。
这一年,大炎的兵卒依旧没有踏上江北的土地,但鞑靼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不外乎如是。
大炎水师中,涌现一大批表现突出的骨干,往往几次战役后就能提拔为主力舰船的船长。
这些人便是周柏安***去的禁卫,他可没忘记,安北国水师的薄弱。
船有了,还得有人,刚好这个位面是个练兵场。
光武五年,大炎没有出兵,光武六年同样。
整整六年,大炎上下,一门心思发展积蓄。
自周柏而下,皇帝到平民百姓,从来没有一天忘记北伐。
而北朝的「炎人」可否忘记自己的身份?他们没有。
不仅是南朝抢夺舆论阵地到位,更是因为鞑靼王朝腐朽堕落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