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员打了个哈欠,将电影院的灯光全部闭上。
过了一会,黑白画面出场。
根据画面里面的环境描述,可见这是在讲述华国六七十年代的故事。
杨青云仅仅看了五分钟,便就对这部电影抱有了认可。
“一直都是对称美学,符合华国人的口味。”
“而且里面的一些建筑也极度的还原,想象不到这是由一位外国人拍的电影。”
沈清聚精会神起来,这部电影的画面很美。
不仅仅是构图,柔和的打光,教科书般的站位都吸引着沈清。
这给予了沈清一种十分微妙的感觉。
跟当年在影视学院看塔科夫斯基潜行者很像。
“这部电影真的很美!”
“有点让我意外了,本以为只是一部普通的片子,结果艺术美学真的顶。”
“有种看阿巴斯电影的感觉。”
这部电影的节奏是舒缓的,就像是在不紧不慢跟你陈述一个故事。
但这个故事又是那样的吸引人。
当这部电影播的二十分钟的时候,一个室内布景镜头过来,沈清的瞳孔微微放松了一下。
“杨青云,你看这处镜头想到了哪部电影。”
杨青云眼睛也瞪得很大,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很显然,这里借鉴了印度着名导演雷伊大地之歌里的一处镜头。”
沈清心中暗暗想到,看来这位漂亮国的导演对亚洲的电影没少研究。
观看这部电影,是一种美学的享受。
看到这里,一些功力不够的影迷们忍不住的打起了哈欠。
他们用自己的左手或右手抵住自己的脑袋,面无表情的看着影院的大荧屏。
在他们的眼睛之中,没有闪烁出那种感兴趣的光芒。
似乎还有着一种较为厌倦的感觉。
“这部影片的理念跟阿巴斯的电影理念一样,他并不在乎他的观众会不会在影院里睡着,他只希望能够给观众一种极棒的视觉体验。”
这就是两种选择,一是导演挑选观众,二是观众挑选导演。
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