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黄馅被加热蒸发水份,最终变成沙沙的软泥状,范伟将之翻出放在案板间上手揉搓,直至揉成光滑的丸状。
再将奶黄的大团子搓成长条,切为等分的小段。
“面也醒好了。”揭开细纱布,克拉拉拿出发酵好的面团,经少女细手按压,面团已经变得柔软又蓬松。
克拉拉使用厨房领域将面团直接分压成大量的面皮,把奶黄馅一个个放入,外面包裹的部分便自动收合。
通常奶黄包有开花和不开花两种,差别无非一个是圆溜溜的,一个在上面开了十字花口,露出黄黄内馅的形状。
范伟两种都做了,包好的奶黄包需要放在锅内再度醒发一下,接着烧水开蒸。
等待的期间,众人坐在餐厅里谈天说地。
说起献祭,像奶黄包这样面点类的东西,还真有祭祀的传统!
比如所有包子的前身——馒头,据传就是古时候武侯平定南蛮后,回程时遇到河水难渡,为祭祀河神而发明出来的。
本来祭神使用的应该是人头,但武侯于心不忍,用面粉制作了假人头用以替代。
而馒头,便是‘蛮头’——蛮人之头的谐音。
当然,从历史角度来说,这更多只是个故事。
但以主食祭神的现象,却是多数文明中都有发生的,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存在。
在生产资料匮乏的时期,粮食生产极度依赖天气,也就是‘神’的心情,珍贵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有形的‘生命’。
人们将之奉献于神,求取眷顾。
比起拿人或动物的生命作为祭品的祭祀,主食献祭减少了伤害,不失天和。
而不见血腥的祭祀,寄托在祈祷之心中的,也更多是和平和繁荣吧。。。
简短的闲聊后,烹饪便完成了,新鲜蒸好的奶黄包,却不能急着拿出来,急速降温可能会让外形坍塌。
揭开盖子散去水蒸气,范伟又用余温,慢慢让奶黄包彻底定形。
经由水性温柔调和的食物,散发着令人愉悦的甜甜奶香,只要一嗅就勾起食欲,是令人怀念的味道啊。
范伟很喜欢奶黄包,比起烤制的甜点,蒸出的点心更合他的胃口。
不知为何,明明蛋糕一类食物同样是由鸡蛋、牛奶、面粉和糖制作,但他吃得再撑却也没有饱足感。
蒸出来的食物就不一样,吃下肚子,会有一种更踏实,更柔和,更满足的感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来来来,大家先尝尝!”捧出热乎乎的奶黄包,分给已经垂涎的众人。
那种香甜浓厚的气息,还没有吃肺腑便充斥着暖意,身体中涌出渴求和力量,实在太诱人了!
厨师先生自然能看出诸位食客的迫不及待。
“这不合适吧?”艾琳小声提醒,“毕竟是献给神的东西。。。按道理应该先进行献祭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