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巨大的喜悦瞬间冲破了所有的矜持,他们不由自主地对视着,然后齐齐放声大笑起来。
随后秦云飞、秦乐、冯雨和强哥儿纷纷道喜“恭喜陈先生(姑爷)(六叔)得举人功名!”
欢乐是通的,亲人和主家的科举成功这就是荣耀,是他们的颜面,也是将来的希望。
爽朗开怀的笑声在小院中回荡,驱散了所有等待的阴霾,整个小院被巨大的喜气包裹。
短暂的狂喜过后,理智回归,秦乐喝了口水,平复着心跳,说起看榜时的见闻。
他提到那些报喜人,得了前五名(五经魁)的消息后,大多是直奔城中的深宅大院、豪门府邸而去。
小院里的众人听了,心中都了然。
这便是现实赤裸裸的差距——世家底蕴深厚,延请名师、坐拥书山,而寒门子弟,连买纸墨都需精打细算,能走到这一步,已是千难万难。
陈行宁心中更是感慨万千,若非卢清哲大人的赏识与提携,若没有松阳书院先生的悉心教导,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学识殿堂的门,提供了珍贵的书籍和难得的指点,以他原本的家境和资源,莫说这上榜第六名,便是挤进那三十人的中榜,甚至只是获得举人功名,恐怕都是奢望。
能跻身上榜第六,已是远超他最初的期望,是足以告慰恩师、告慰自己多年寒窗的佳绩!
而这背后最大的功绩便是他的阿暖,若没有阿暖远赴江南,没有阿暖不停步的努力,没有阿暖做出的功效得朝廷和卢氏认可,他是得不到这些的。
陈行宁再次转向林暖,目光灼灼地看着她,柔声说“阿暖,得妻如你,夫复何求!”
林暖不说他不需要感谢自己的客套话,只是再次勉励说“陈先生,可得继续努力!嘻嘻。”
陈行宁郑重应到“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人的欢喜还没有结束,小院的门槛就热闹起来。
闻讯赶来的德阳府同科学子们,陆陆续续登门拜访新晋举人陈行宁。
来者形形色色,年纪参差不齐:有十几岁的少年郎,眼中带着对功名的向往和对陈行宁的敬佩;也有像陈行宁这样二十出头,正值壮年的;更有甚者,已是鬓角染霜,年过四十的老童生,脸上刻满了岁月的风霜和屡试不第的沧桑。
人群中有几人也是满面红光,显然同样榜上有名,无论是上榜、中榜,有一两人则有些忐忑,估计是下榜,需要再次复试,冲击最后的上榜机会。
但更多的学子,脸上是难以掩饰的失落和强撑的平静。
他们或真心实意地拱手道贺,或带着一丝苦涩前来拜别——有人言道三年后再战,但语气中底气不足;有人则黯然表示家计艰难,怕是就此作罢。
考学之路,耗费的不仅是心血光阴,更是实打实的银钱,并非所有清贫之家都能承受这经年累月的投入。
这些来访者中,衣着华贵、气度不凡者,看向陈行宁的目光带着审视和衡量,心中暗自揣测这位新晋举人的背景深浅、未来价值几何。
而衣着朴素、甚至打着补丁的寒门学子,则显得有些拘谨局促,眼神中混合着羡慕、敬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眼前这位年轻的陈举人,虽不清楚家世如何,却似乎与他们这些纯粹的寒门又有些不同,他背后的势力不容小觑,让他得以跨越了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