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来说就是,他能干皇帝该干的工作,他能想到皇帝该想到的事情,他能玩皇帝该玩的权术,但通常情况下他不干。
这个通常情况占据了他人生的大多数时间,基本让人忽略了他杀最亲近之内侍太监刘瑾的果决。
刘瑾,是一个该死,必须死,怎么死都不冤枉的太监不假,但不可忽略的是,他是伴随朱厚照长大的太监。
这个太监贪财,好利,权欲重没错,但不可忽略的是,他的身影占据了朱厚照迄今为止超过一半以上的人生历程。
你猜,午夜梦回,雷雨惊梦时,斗鸡争雄,趣味盎然时,清明重阳,思念老父时,作为人的朱厚照会不会下意识去喊“刘伴伴,快来!”这句话呢?
无论如何,旁人是无从而知他的真实想法了,毕竟作为皇帝的朱厚照,因为一名太监可能会对国家有威胁,可能会造反这个缘故,毫不犹豫就将其凌迟处死了。
刘瑾不死,搏命告状的大臣不能留下性命。
而国家需要杨一清胜过需要刘瑾。
这是任谁都知道的事情。
刘瑾最终也没能等来一纸留命的诏书。
而熟悉这件事情之后,再去看摆在眼前,一心一意看着书,似乎一丁点儿无趣之事都不想沾边的朱厚照。
你就会发觉,眼前这个朱厚照,和当时那个冷酷下达命令,处死刘瑾的皇帝朱厚照,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作为人的朱厚照,关不关心,血脉亲近的堂兄弟,这是一件无从得知的事情。
但作为皇帝,作为一个只允许将心神交托在江山社稷以及本人性命的皇帝,他明显在朱厚熜身上投注了超出常理的关心。
无论这种关心是什么态度,基本都可以当作恶意来处理。
这种恶意并不出于他的本人,而是出于他保护自身,保护地位,保护国家的想法。
当朱厚熜得出这样一个结果之后自己都感到了不可思议。
原来这样一个人,也可以有保护国家的想法吗?
虽然不可思议,但的确能够感受到,他对蒙古鞑靼部落达延汗小王子的征讨,其中存在着出于保护国家的想法,且能够看到他为之付出了努力。
在应州战场上表现出来他的凶狠,毋庸置疑,那应当是他第一次亲手染血,而据他所说:亲手杀了一个敌人。
他的矛盾特性,也正在这凶狠的皇帝状态与玩闹的人状态间,表露无疑。
修建豹房,搜集各种猛兽,不顾安危要亲自与老虎搏斗,冷落皇后夏氏几十年,叫人家活守寡,自己却将他人之妻刘良女视作真爱之人,可宠爱刘良女的同时,又四处搜寻貌美妇人,他人之妻妹以供娱乐。
好赐朱家姓,宠爱的臣子,类似江彬,几乎人人都能称自己为朱姓。
又有宁王朱宸濠送花灯,引火烧了宫殿,他却在旁哈哈大笑,直指曰“是好一棚大烟火也!”
还有他学晋风,好男风,以各种方法搜罗男宠,他从宫里的太监中遴选俊秀者“以充宠幸”,称为“老儿当”。
甚至有他爱好人妇,却将有孕之妇弄回豹房,待生育之后,不知为何人所生这样令群臣惊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