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穆青亮的脸色不由露出了笑容来。
就在穆青亮在船舱底下满心欢喜地憧憬着李毅等人接下来的悲惨遭遇时,他们所乘坐的船已经顺流而下到达了寿州城外。
他们的船只在寿州城外的码头停泊之后,他们才真正看清楚眼前这座城池。
巨大的城门楼正向面对着奔流不息的淮水,形如山岳的城门楼像是一座沉默的神像一般盘坐在这淮水边。
这流动不息的淮水与静谧沉稳的城门楼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一静一动之间相辅相成结合的极为和谐。
站在船头的甲板上看着眼前这恢弘的城门楼李毅感受到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震撼敢。
要说自他出山以来也算见多识广,一路上也见识过不少城池。
这其中就有钟灵毓秀的江南城池,也有厚重斑驳的边塞城关,也有建在山体上的鬼斧之城、、、、、
但是无论是哪一座城池他们的城门楼都远远无法与寿州城的城门楼相比。
“这寿州城的城门建的如此之高岂不有僭越之嫌吗?”
看到如此巨大恢弘的城门楼敬子正不由感慨道。
他可是知道大虞皇朝对于各藩王的寝宫及殿宇都有严格的规制,一旦超过规制就可以被定为僭越之罪。
僭越之罪在大虞皇朝也算是重罪,因此一般情况下各国的藩王们都不会去触犯这僭越之罪。
因为僭越之罪乃是藐视皇权的重罪,一旦触犯大虞朝廷可以直接下令削去他的藩国。
因此这数百年间也只有少数几个不知好歹的藩王们才会因为僭越罪被削去藩国。
“你这就有所不知了,大虞皇朝的法令之中只规定了藩王们的寝宫、殿宇、陵寝等等的规制,甚至都规定了其国度城池的大小却唯独没有规定城门楼的高度。”
上阳先生捋着胡须看着高大的城门楼说道。
“这是为何?难道是朝廷在制定这些规制的时候忘记了城门楼?”
敬子正很是不解,一般来说能够制定这些规制的人不可能忘记最最惹人注意的城门楼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初大虞开国高祖在定鼎天下之后曾乘船准备荣归故里,当船行至寿州城时见黄昏将至,于是打算在寿州城休息一晚再走。当他走进城门后突然心血来潮准备登上城楼远眺淮水,但是由于当时的城门楼又矮又破于是便在这城门楼的柱子上提了一首诗。”
一个声音自敬子正和上阳先生的身后传来。
敬子正回头一看便发现原来说话的乃是郯国世子穆风翔。
“哦?不知高祖在这城门楼的柱子上写的是什么啊?”
敬子正此时也来了兴趣。
“当年高祖在那城楼的柱子上写下了:万里江山万里景,欲登谯楼凌绝顶,夕照乾坤惜屈潜,应将残垣作阆苑。”
穆风翔看着这高耸的城门楼吟诵出了这首大虞高祖写下的诗词。
“没想到高祖竟然能写出如此诗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