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得不说,王景这种治水专家,怕是千年难得以遇的治水人物,也许也就制造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合力才能与之媲美。
而王景所流传下来的家学,至少在这时代,治理水利工程上绝对是高层建瓴,让很多曹嶷用经验摸索出来的道理,王波看一样便明白了。
一开始,王波只不太熟悉实践工作,但随着一路磨合下来,成了曹嶷麾下的得力干将。
对比起来,郭璞更擅长厘定山川河流,探龙寻穴,让运河顺势而行,减少人为干预。
而王波擅长引导利用水势,或通行航运,活灌溉农田,把运河周边打造出可灌溉的良田。
曹嶷对这两人的用法也慢慢琢磨出心得,基本上在大方向上需要郭璞来把握。
因为郭璞的规划符合山势水脉,不论是建立港口,还是分断水脉都符合堪舆之理。
他能确保,水脉在枯水期,运河有源头支流注入保证航运,丰水之时,有河道能分流水利,避免形成洪涝。
而王波则是能够细化具体的设施建设,以及分断水流,航运设施,以及水流调度等。
这次修建从汲郡到津口的永济渠,不论对郭璞,还是对王波来说,都是士气满满。
因为他们很清楚,对比起幽州到津口的河段,这段运河若是顺利的修建起来,自己两人的名字说不定能进入史册的,所以此刻两人干活的劲头相当有激情。
而随着这项目的立项,在刘泰命令下,整个资源开始向这项目倾斜。
像为了勘测这一条大运河,让赵安首先清扫这一整段道路上的山贼与溃兵便是如此。
除此以外,刘泰继续找上郗鉴,作为煤炭司的创立者,他对人力资源的调度能力在刘泰麾下也能排入到前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在就是让他调度俘虏们去干活,开始逐渐适应将来进行运河徭役的工程,当然下雪天就算了,毕竟干着干着容易出人命。
刘泰只想他们出卖体力,可不想要这些俘虏直接死了。
就算累死,至少要要等到冬天过去,让他们有价值的累死,而不是毫无价值的冻死。
为了节约粮食,,郗鉴开始安排这些俘虏轮换干活,干活时吃两餐,不干活时吃一餐,只要保证他们不饿死就行。
这样的待遇,也让这些俘虏们在发现抗议无效后,便很快接受了这样的任命。
毕竟干完活后吃得饭菜是热腾腾的,这样的活他们凭什么不要干。
一些邺城周边的煤矿场与铁矿厂被郗鉴重新翻找出来,让羯族人直接过去干活。
因为羯族人吃人,所以汉人褚翜用起来还比较克制,用起羯族人来褚翜就毫不客气了。
不干活者不得食,干完活才能有饭吃,要得就是把他们当做矿才来用。
正因以羯族为代表的异族开始努力干活,解飞来到了邺城没有多久,便开始在邺城附近修建起高炉,苦一苦异族,总是能挤出发展生产所需要的资源的。
而随着解飞的高炉搭建起来,也是为了明年百姓开垦需要生产出足够的农具,以及建造永济渠所需的工具,可以说明年的用钢量,怕要被永济渠占去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