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纪律接受投降!”
指导员的声音同样沙哑。
他的左脸有道新添的伤疤。
是前天肉搏战时被敌人的匕首划的。
他对这些雄鹰大兵的仇恨,不比任何一个大夏国人少。
但纪律就是纪律!
在战场上形成“投降不杀”的约定俗成。
本质上是人类在残酷战争中对基本人性的守护,以及对文明底线的共识。
战争的本质是利益争夺,而非无意义的杀戮。
当敌方士兵放下武器、放弃抵抗时。
继续屠杀,对胜利者而言,除了能发泄心中的怒火之外,并无实际收益,反而可能激发更强烈的反抗。
试想,若雄鹰大兵们知道投降必死,在死亡的压力下,谁会心甘情愿的受死?
必然会选择玉石俱焚,而胜利者将付出更高的伤亡代价。
反之,接受投降既能减少己方损耗,又能削弱敌方战斗意志。
某种意义上,留一条活路,更会唤醒敌人对生命的渴望,放弃无意义的抵抗。
这种“止损思维”在古代战争中已初见雏形,比如《孙子兵法》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中便隐含了对敌方投降者的宽容以降低战争成本。
“上级自然会定夺如何处置他们!轮不到我们处置!”
指导员说。
“处置?”
王虎突然转身,眼中布满血丝,“老张的肠子都流在雪地里了,现在不处置他们,说不定以后就会被雄鹰帝国换走!”
他举起手中的步枪,枪托上还刻着战友的名字,“这些杂种炸掉了我们的战地医院,连伤员都没放过!”
战士们沉默了,却用更凶狠的眼神盯着俘虏。
“指导员,让我们报仇吧!”
一个年轻的战士突然跪在雪地上,声音哽咽,“我弟才17岁,他还没见过大海,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看一看海,可他的梦想还没实现就被敌人打死了!”
他的话像一把重锤,砸在每个战士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