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生物体是一个复杂体,基础医学研究和实际脱节是明显存在的,如何拆除篱笆?如何越过鸿沟?促进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应用,才是我们当下的关注焦点!”
“这些年,尽管医疗费用成倍上涨,医学的根本性问题并未有效解决。如何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医学科学实践,这是转化医学的根本目的。”
“去年,我和杨广业教授进行了三羧基循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三羧基循环,是多少年之前的理论了?”
“这些年虽然深入发展,可是为什么没有迟迟运用到临床医学的领域?”
“是因为基础理论不成熟?”
“当然不是!”
“而是缺少一个中间的桥梁,这就是我所说的篱笆和鸿沟!”
“而接下来,我们从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应用,就是一座桥梁。”
“我们要利用这个桥梁,完成对三羧基循环的深入研究,完成三羧基循环对于人体疾病的影响探索。”
“而分子标志物,就是桥梁!”
“然后,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
“……”
说话间,陈恭开始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
而站在外面的杨广业和姗姗来迟的齐欢二人被陈恭的话给彻底说愣住了。
他们压根没有想到,陈恭已经对课题的计划,发展到了第二步,第三步上来!
两人眼神里满是震惊。
他们都是科研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
他们却发现,在宏观角度,科研思维等诸多领域,他们竟然和这个21岁的“负责人”有着如此大的差距。
甚至!
杨广业内心都有些庆幸。
还好……还好陈恭是第一负责人。
他感觉,自己比起陈恭的视野和高度,以及对于课题的宏观把控,真的差了很远很远。
“这……就是转化医学吗?”
齐欢忍不住讷讷自语道。
而外面原本此时还心怀抱怨的人,全都被陈恭的讲述给震撼到了。
这就是转化医学?!
每一个人的脑海里,都是思绪万千。
陈恭的理论,实践,无一不在影响着的大家对于科研的反思。
他们忽然发现,自己真的走了弯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