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程枫直接判为不取。
荣州的地方官们也都是通过十年寒窗苦读,参加科举后才有机会入朝为官,每个人不说饱读诗书,但肯定对时事都有自己的见解。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句话一出,所有人都露出震惊的神色。
那是因为他们都没有想到会有人胆大到在乡试的考试中发表这样的言论。
但是大家心中是否认同这个道理,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答案,但都不会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
“刺史大人觉得此考生的观点如何啊?”董司马看向袁弘义问道。
袁弘义是荣州地方官之首,其他官员也都看向了他。
“谢少师是我大齐国开国以来,难得一见的能臣,他的学识本官望尘莫及,谢少师认可的文章,那自然是最好的。”
这时谢威安带着一众考官们从后堂出来。
荣州地方官们不再讨论,都看向谢威安的方向客气的行了一礼。
谢威安身后的一名协考官,手里拿着所有高中考生的试卷和一份所有高中考生的名帖。
官们在考试开始以来第一次正式的和地方官员们见面。
其余考官们都在私下和地方官员或多或少的有过接触,只有谢威安一次都没有。
这是他在考试开始以来第一次正式露面。
谢威安环式一圈。
他深邃的眸子似乎可以洞察一切,冷峻的面容为他女子般柔美的相貌增添了一抹霸气。
在真正揭榜前,每一位考生的名字都被红纸封住,现在要当着地方官员的面揭开。
如果不是林凡连续两场考试都是甲榜第一,而且本身太出彩,笔迹被考官们记住,他也不会被认出来。
第一张试卷就是乡试第一名考生的试卷。
虽然只要高中就是人生赢家,但是大家关注最多的还是第一名。
刚刚贾姓地方官员将批阅过程说的太精彩,大家就对这名荣州解元异常关注。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个写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考生到底是谁。
谢威安朝周仁利点了下头,后者将红纸一点点揭开。
“林。。。。。。”
“凡!”
“林凡?”
“又是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