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朝廷科举这么大的事他们也敢插手。
当然,他们插手的方式不一样,并不是去影响科举的结果,而是投资读书人。
“诶,张秀才,你文采这么好,怎么没事跑街上摆地摊?这不是浪费时间么?读书人,当以读书为重。”
张秀才(叹气):“没办法,为了糊口……”
“张秀才,鄙人一向欣赏你的文采,所以,本人决定全力资助你读书,也好早日考取功名……”
“这怎么好意思?”
“张秀才切勿推辞,有朝一日你要是高中状元,也是替咱们父老乡亲争光……”
哪怕最终张秀才没有高中,但他们还投资了李秀才、王秀才、赵秀才……
总会有高中的。
当然,这是一项长远的投资,特别是那些晋商,完全属于是一种家族式的投资。
时间长了,上至京官,下到地方官,都有他们曾经资助过的人。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
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这种投资行径,也是在破坏科举的公平,为了一己的私利。
言归正传。
丁修穿越过来之后,他当然不用担心糊口的问题。
经过一番打听之后,郭北县果然有个兰若寺,兰若寺后面有座黑山。
不过,燕赤霞如今还在关中任总捕头,这意味还没到剧情的时间线。
<divclass="tentadv">丁修也并不是说一定要去踩时间线的点,主要是,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斗得过那千年树妖,以及更强大的黑山老妖?
闲来无事,还是先考个举人玩玩。
好在,这个世界不流行八股文,要真让丁修写八股文,怕是就会放弃参试的想法。
他一向对八股文深恶痛绝。
所谓八股文,乃是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以“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不允许自由发挥。
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的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严格限制。
八股,指的是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等等要求。
八股文其实源自于宋朝的经义,不过那时候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相对来说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
到了成化年间,便固定为八股文格式。
最奇葩的是,格式固定也就罢了,还要求考生的观点必须与所谓的“朱子”意见相同。
否则,考不中不说,说不定还会被人抓住把柄,给你安上一个大不敬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