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表现好极了。
最初还有点忐忑,到了后来他越发自信从容。
等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商寻才意识到他的发言结束了。
表现得挺不错。
但这还没有结束。
接下来的提问环节,才是最麻烦的。
一位E国代表,提到商会的企划中有一项违背了他们国家食品生产法多少多少条。
而这恰恰就是商寻的知识盲区。
他再博学也不至于还熟读了E国的食品生产法。
要是给他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可能他会提前想到这一层,做好应对方案。
现在就是被问住了。
当时坐在台下的韩教授,都为商寻捏一把冷汗。
这是个陷阱。
商寻,别顺着他的思路走!
要是把重点放在这里,不停跟对方在无意义上的事情上扯皮,这份倡议就更难推行实施了。
而E国之所以阻挠,就是因为这份倡议推行后,对他们经济效益是有影响的。
过去,他们将这份损失转移给了别的国家。
对于有经验的翻译人员来说,不会轻易中这样的陷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问题就在于商寻还很年轻,第一次作为代表出席这样的大场合。
商会主席眉头都拧了起来,已经准备站出来帮商寻解围了。
就在这时,一时间有些卡壳的商寻,忽然冲着E国代表那边风趣一笑。
“尊敬的代表先生,我们这份倡议是为了各国更长远的利益服务的。照着企划推行下去,能够让我们的经济结构更为优化,能在最快时间里达到经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您认为我们的倡议与你们国家的食品生产法相矛盾,那你们有没有想过,问题出在你们自己身上,或许可以适当修正一下你们的法律?”
这话一出,整个会堂笑声一片。
还有不少人,为商寻喝彩。
“这名年轻人,还真敢说啊!”
“回击得过瘾,过瘾!”
“这几天会议之所以推进那么困难,就是因为E国代表一而再再而三阻挠。”
商寻不跟他们扯皮,甚至都懒得跟他们讲谁对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