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张路一本正经:“电视台那边需要安排一下吗?”
“可以,”张路同志果然是个好搭档,江山点头道:“也把这位同志的名字记上。”
“我叫令狐梅,”女服务员站得更直了:“两位领导,赶了一天路累了吧?我再去给你们准备些点心。”
“不用麻烦了,令狐同志。”
“不麻烦,”服务员笑着往门外走:“厨房都是现成的。”
门轻轻合上了。
二位领导全身心的躺了下去。
“还是当领导好呀,”张路发自肺腑:“不然,你那些铁罐饼干今晚肯定保不住了。”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江山最护食:“一路都在打它们的注意吧?”
“吃一罐又能怎样?”
“你懂个屁,我江山是那小气的人吗?等回浦江后,我请你吃个够。”
“都回去了,还用你请?”张路看了门口一眼:“关键就是在这吃不上啊!”
“你知道就好,”江山细说:“知道这些都是给谁带得吗?”
“谁?”
“敦煌研究所的副所长。”
“嘶,”张路着实没想到:“你当真在这有熟人?”
“不熟,只知道她现在挺不容易的……”
后世,为了帮助宣传“数字敦煌全景漫游”的工作,江山与敦煌研究所的所长樊锦诗有过几面之缘。
没曾想,穿来之后也能续上前缘。
从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到一位垂暮老人,樊锦诗的一生几乎都献给了敦煌。
江山还记得上辈子樊所长对自己提过的一段往事:
“1979年,所里的空缺一直没人补上。
放心不下的我带着5岁的小儿子,再次回到了这片土地。
我即是一位研究人员,也是一位妈妈,不能再让孩子哭着跑出门了……”
在这之前,居住在亲戚家的小儿子,已经跑丢了两回。
“所里的条件一直不咋地,”江山继续道:
“她和孩子的营养都跟不上,全靠他爱人每半年挑着担子送些过来。”
“他爱人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