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就是,一个月后算账时发现,这一个月点灯油的花费,跟夜里灯火长明所产生的利润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从此这华灯初上,彻夜长明,也成了幽州一大特色。每个来幽州的外乡人,无不感叹。
幽州哪里像边关州城,明明繁华的可比苏杭!
因为要趁着秋收和寒冬之前,完成几项大基建,幽州向四方州城广招青壮干活。
加上商业的繁华,每个工坊都需要大量人力。
两项带动之下,全幽州城进入全民基建当中。外城人是不能进入幽州城内找工作的。
流民办临时改名招工办,外城人来了,先登记发号码牌,然后就由各处招人的带走。
开始来的都是青壮男子,他们去修路、修河渠、在城外建工坊、开荒囤田、开采石矿、煤矿。
或者到基地那边修海港、挖盐田、清理垃圾等等粗活。
可以说,只要你人来到幽州,就不会找不到工作。
报酬各有不同,但每天管两顿干饭,还管睡觉的地方,这是基础。
工钱最少的是一天八文,这是王妃定的价格。别觉得这工钱少,便是在长安打短工,一天八文的工钱也极少。
济州那边百姓给士族打短工,一天两顿稀饭,最多给四文工钱。
因为幽州不缺盐和油,工地上的伙食油水极丰,便是为了那一天两顿干饭,也有不少人愿意来。
渐渐的消息传开,不少年轻夫妻俩,来幽州找事做。
至于年轻的姑娘,根本不用自己跑来找活干,每月陈落雪等贵女,都会派人回家乡州城。
招收女工、女学员,这可比卖身为奴要强多了,能学一门手技,每月领工钱,签的是活契,三年、五年都有。
每次招女学员的车队到达,都有年轻姑娘排队来应征。
在津州查凌王案的钦差一行,每每看着当地百姓,欢天喜地的往幽州跑。
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案子还怎么查?还怎么完成太子的任务?
士族不愿意配合做假证,而百姓,对凌王和凌王妃,只有夸的,没有怨的。
再查下去,他们都要成百姓眼中的恶人了。
沈冬素在养胎,极少出门,但城中的热闹她是知道的。
杀了陈方后,刚开始养胎的时候,过上只管吃、喝、睡的日子,是她自穿越以来,最轻松最惬意的时光。
但是她就是骨子里闲不住的人,只闲散了三天,就觉得连骨头都绣起来了。
庞先生几乎是在求她,求她不要出王府的门,别看幽州城一派繁华,但这只是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