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损耗,也做不到如此令人惊骇的通讯速度。
不过抢在最短时间内,见到了河内太守王匡,并且把袁绍的亲笔书信送到了他手里,那么这一切就是值得的。
此刻在怀县郡府中。
王匡盛情招待了这位来使。
并且在通读了袁绍给他的书信之后,当场便作出了郑重的承诺。
“还请回报本初兄,最迟三日之内,我便会率兵出发。”
“此番我调动兵马,不敢说胜得了张杨和于夫罗,但他们二人想要摆脱我的追击,安然北上袭扰邺城。”
“这也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嘿,反正同在河内郡扎根,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不听我这太守的调令,本已有取死之道!”
……
王匡答应的干脆利落。
甚至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也压根就不存在和手底下人商议的环节。
这放在其他势力是很难出现的。
而王匡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行事果决有魄力,也并非是袁绍在书信上给他许诺过什么好处,又或者向他痛陈利弊,晓以利害。
他答应的这么爽快的根本原因。
只有一条。
信是袁绍送来的!
换了任何一人,请他拖住张杨和于夫罗,王匡都必须深思熟虑一番。
哪怕是曹昂出面相请,王匡也一定会狠狠的花费一段时间进行考虑,并且最后拒绝的可能性更大。
唯独袁绍的要求,王匡向来是不打折扣的执行。
这一点在当初诸侯联盟,讨伐董卓时就有所体现,王匡往往都是第一个跳出来,摆明车马,举起旗帜为袁绍唱赞歌的。
袁绍的决定,他一律同意。
袁绍反对的,他跟着否决。
这老小子是个完全依附于袁绍的附属,属于是袁本初的马仔。
而且是特别听话的那种。
因此袁绍让他出兵追击张杨二人,王匡才会拍着胸膛,答应的爽快至极。
而这。
也正是曹昂哪怕大费周章,必须绕一个大圈才能达成目的,也要先送信给袁绍,请他代为出面安排的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