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东凯摇头。
“挺难的,尤其是国内好多老小区都是步梯,抬患者下楼能累死人。很快就能用上机器人,到时候这个就不是问题了。”
老旧小区,步梯,机器人出120,这些词汇放在一起面目全非,让范东凯失去了想象能力。
“现在靠人力,每年都有患者从担架上掉下去的事儿。”
“大概就是这样,路上的时候有机器人给患者采血,询问病史,并且把这一切都上传给后台。大数据分析,判断患者的疾病,甚至有些小型检查都不用去医院,在120急救车上就能完成。”
“要是需要做ct,120急救车直接把人送去ct室,完成检查后急诊科那面已经3d打印出来一粒独一无二的药物,吃了就好。”
“淦!”范东凯低声骂了一句。
“当然,这都是无人医院的展望,现在还看不到那么远,怎么都得十年二十年的。”
杰森医生和范东凯一样,被罗浩的“展望”惊讶到。
能吃药解决的,会有药片,可手术呢?
罗浩没说,但能针对性配药,就能用ai做手术。
医生都失业了么?杰森医生心里想到。
“现在一切都刚起步,国内在努力做储电项目。一切的根本都在电力上,国家给搭台子,咱们自己唱戏,要是被别的行业领先了,那多不好看。”罗浩笑吟吟的说道。
来到更衣室,范东凯一句废话都没说,他甚至连一句正经话也都没说,只是凝神思考着罗浩说得那些事儿。
很魔幻,很未来,很科技。
但这一切在机器熊猫面前似乎充满了可能性。
从前幻想中的机器人已经出现,甚至还能给沈自在开门,能背病历,跟着上手术的时候能背心电监护仪以及一些药。
这些虽然都是极其简单的,可这也证明机器人在临床上至少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
已经开始了,那罗浩描述的一切还远么?
进手术室,罗浩披挂整齐,开始上手术。
“范老师,您回来了!”66号技师看见范东凯,热情的打招呼。
“老六,最近怎么样?”范东凯心不在焉的问道。
“害,别提了,最近收入越来越低,旋转门都变卷帘门。”66号技师牢骚了一句。
孟良人又听到这句话,会心一笑。
范东凯反应了下,才明白66号技师说得是什么意思。
上一秒还在罗浩描述的未来无人医院里徜徉,下一秒就被拉回到现实之中。
经济下行和未来科技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生长,交织在一起,让范东凯觉得很梦幻。
66号技师说的话让范东凯感觉到了鲜活。
“老六,怎么回事?”
“这不是医改么,越改收入越少。唉,再加上消费降级什么的,没办法。卷帘门啥的都是扯淡,早十年有,现在咱省城可没有了。严打,特别严。”66号技师叹了口气,愁眉苦脸。
沙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