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清白,擅长射箭,岂能放过?
东宫邀请,家庭贫困的牛皋如何能够不心动?
到了东宫,牛皋立刻成了弓箭担当。
赵桓估计,他的射术,不比庞万春差。
若非牛皋识字不多,军略不通,怕不是能够成为指挥使。
第三营指挥使栾廷玉,副指挥使扈成,一武一文,倒是相得益彰。
加之两人于东南多有功劳,出任一营并无不服。
第四营指挥使张仲熊,这不用多说,副指挥使同样是一个新人,名叫张宪。
不错,就是那个岳王爷手下的干将张宪。
当然,此时的张宪和岳王爷没什么瓜葛,甚至来东宫前,都不认识岳飞。
张宪投东宫,乃是其父张所安排。
靖康元年,金兵围汴京,张所以书信招募河北兵民,应者十七万之众。
后李纲入相,除龙图直学士、充河北西路招抚使,置司北京,以王彦为都统制,并破格提升岳飞为统制。
因为听闻东宫事迹,便把刚满二十岁的儿子张宪派来了。
此时的张宪,武艺确实差了些,武略却相当出众。
就东宫上下的经验来看,武艺只要勤学苦练,其实提升不难,最起码统兵没问题。
武略这玩意,真的考验天赋。
因此,张宪做了副指挥使,并无多少反对意见。
第五营指挥使魏峰,就是当初展天神推荐的那个,三国名将魏延的后代。
其不但有祖上的遗风,亦继承了其祖上的本事。
就东宫诸将,魏峰武艺差刘子羽一筹,压周昂一头,又精通韬略,当指挥使自然没问题。
副指挥使杨庆斌,乃是原五十亲卫之一,成长迅速,没什么好说的。
第六营指挥使刘罡,本事够了,又在东南护持太子有功,提拔顺理成章。
副指挥使,确是大名鼎鼎的韩世忠。
武艺不弱于刘子羽,韬略也有,还是积年老军,谁人不服?
赵桓也不介意原轨迹中,韩世忠和梁红玉的事迹,如今的韩世忠新婚不久,正和原配白氏伉俪情深呢。
太子也丝毫不因为抢了人媳妇而愧疚,而是直接赋予了重任。
也因此,韩世忠觉得没白来,对东宫忠心爆表。
另外,一直侍立周侗身后的少年,不能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