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不能更加奢华了。
文官们稍微矜持一些,都是端庄地慢嚼细咽,武将们可不管那么多,只是大快朵颐。
众人吃的痛快,赵桓也是痛快。
历经半年,扯出这一批班底,确实不容易。
太子宾客罗从彦,东宫的文学担当,且是东宫与朝堂发言的主力。
罗从彦今日弹劾童贯,明日弹劾余深,后日规劝赵佶节俭,其刚正不阿的美名,已经广传天下。
有人言,罗从彦乃是天下直臣之首。
童贯等人当然恨的跳脚,然而东宫不倒,谁奈太子宾客何?
太子詹事愚任不必多说,绝对的心腹,其能力也值得东宫众人敬佩。
在他的操持下,逍遥楼的生意已经遍布天下各州。
只是富州下属各县亦有分楼,边缘穷州只有州城。
这也很不得了了。
天下何其大也?
能把生意开遍全国,也不知道历经了多少辛苦。
少詹事王燮嘛,虽然能力不显,然而外出行走,联络各方都是他在操持。
在他的努力下,东宫与开封府滕和、侍卫司宿元景、皇城司谭稹等各方关系愈发密切,便是原本与东宫若即若离的郑居中,也对东宫变得热切起来。
对此,赵桓也时常感叹,果然是没有无用的人才,只有不会用的主君。
左庶子陈东、司议郎欧阳澈两个,是真正的刚正不阿。
因为两人谁的情面都不给,东宫并其所属风气刚正无比。
崇文馆学士潘良贵、巫羽两人,白日主持印书局,夜晚教授诸多军兵,功劳不小。
校书郎陈朝老随着东宫去了一次东南,也是功劳不小。
在太子洗马王伦,正字夏侯淳飞二人的努力下,如今东京但有风吹草动,皆瞒不过东宫。
除了东京,东南事情也盯的很紧,只是方亳确实比方腊厉害,一直未曾抓到踪迹。
但是可以确定,明教发展速度飞快,只要时机合适,随时可能造反。
对此,赵桓没有什么办法。
他不能暴露东宫的情报能力,而且也对地方不寄予希望。
与其让运输大队长过去,不如装作不知道。
太子舍人折彦文、王希孟二人,目前只负责书籍的校对刊印、太子诗词的运作,以保证东宫文名远播。
另一个太子舍人刘子翼,自从先行一步回到东京后,便如同消失一般,几乎不在人前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