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那样的话,那将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胡玉擎办事雷厉风行。
他直接按照在路上与姬宴温和诸位将领研究的办法,在第二日便命人沿海岸线,将船只能够登陆的地方做出标记。
这是一项大工程。
南海洲的海岸线弯弯曲曲有一千余里地,快马加鞭也需要一些时日。
因此,为了节省时间,他将兵马分成几批。
由手下的各位将领带领,分别跟着谢成儒安排的当地衙门之人,去执行这件事。
发现一个地点,直接安营扎寨,留下兵力,建成防倭守卫基地。
如此以来,事半功倍。
同时,还有一项工程,更为巨大。
但建成后,可以福荫后代万世。
那就是由姬宴温以镇南王的身份,责令南海洲临海岸线的三城十六县,沿海岸线,每隔十里建一座烽火台。
用处就是在发现有东倭人登陆时,可以互通信息。
至于花费,由朝廷负担一半,各城县负担一半。
南海洲的人吃尽了东倭倭寇的苦头,对此表示非常赞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尤其是商贾,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支持此项工程。
以往怎么就没人想到呢?
谢成儒佩服至极。
以前,都是倭寇登陆,被动挨打,再反抗。
如果按镇南王和威武将军的部署,这两项工程一旦落实,那就是倭寇露头就挨打了。
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好、好、好!
告示一出,吃尽苦头的沿海百姓,家里有壮丁的,自觉自发的前去搞建设。
当然,南海洲作为姬宴温的封地,他也不会让自己的百姓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