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李颂善抬步就走。
天亮之前,李颂善进了姜万年的书房。
姜府。
姜万年让人奉茶,兀自端坐在上,“这个时辰过来,可是有什么急事?”
“城内出了点事情,知州大人可知晓?”李颂善努力压抑着内心深处的焦灼与愤怒,言语间带了几分显而易见的冷意。
姜万年端着杯盏,动作稍稍一顿,“那一场大火,本官没有追究下去,不就是顾念着你们李家?还想如何?李员外,有些事情不可做得太过,要不然本官也保不住你们!”
呵,让他们李家当了替死鬼,最后反倒做错了?
“大火?什么大火?城中大火?”李颂善也不是吃素的,“草民什么都不知道。”
闻言,姜万年挑了一下眉头,两只老狐狸面对面坐着,各自心中揣着小九九。
“如此,自然是最好不过。”姜万年点头,“跟李家没关系……衙门查察起来,倒也可以秉公办理。”
秉公办理?
听听,是人话吗?
但现在,李颂善不是为这件事来的。
“大人可知道,犬子遇袭之事?”李颂善开口。
姜万年端着杯盏的手,稍稍一顿,“什么?你儿子遇袭了?什么时候的事儿?在哪儿发生的?是何人所为?”
一连几个问题,瞧着倒像是真的不知情。
“就在城中,一个黝黑的巷子里。”李颂善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犬子伤得不轻,所幸大夫来得及时,才能捡回一条命。可是抓不住凶手,实在可恶至极。”
姜万年面色微沉,心里已经很清楚,李颂善的此行目的。
但,撕破脸于彼此无益,是以在没有证据之前,他们还得维持表面的平静,甚至于这一份主仆情义。
“你放心,既然敢在邯城内做出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不会放过的。”姜万年饮一口茶,“姜家与李家多年的交情,你该信任本官才是。”
李颂善行礼,“多谢知州大人。”
“可有疑心的对象?”姜万年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