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觉扬眉吐气,还揽着秦音面向逐渐驶离的船,笑眯眼长呼了口气。
*
百日宴办完,送走了秦家人。
纪鸿洲开始忙碌于调兵去往徽州,和与东边军阀通电往来的事。
秦音也恢复朝九晚五的日子,每日来往于医馆和纪公馆。
只除却偶尔要回趟老宅,听纪三夫人和老太太商议纪景洲的婚事。
期间,纪三夫人请商会会长董家一起吃饭,还曾往纪公馆通电话,邀请秦音和纪鸿洲一起,秦音借口婉拒了。
这桩亲事,从八月中旬,商议到九月中旬。
董家对此也很满意。
九月下旬时,两家过定。
下聘这日,纪三夫人带着纪景洲,请了媒人,又邀请秦音一起,到董家走了一趟。
秦音也是头一次细看这位董小姐董玉珍。
她身量高挑,个头甚至比秦音还高上一些,肤色很白,留一头齐耳短发,小小的一张脸,因此五官衬的很立体,弯月眉,乌圆杏眼,那红艳艳的唇见人便笑。
是个看起来精致又大方,性格也开朗的姑娘。
董玉珍给秦音留下的初印象,自信而自立,不知比白贤珠强多少。
如果说白贤珠是菟丝花,那董玉珍大概是青青竹。
这样的姑娘,据说跟纪景洲很合拍,且对两人定亲这件事,看起来也很乐见。
她能喜欢现在这个纪景洲?
秦音看了眼相貌堂堂,但笑不眼底的纪景洲,总觉得这人如今表里不一,阴郁的很。
多看一眼,都觉得脚底麻。
她收敛思绪,干脆也不再看他。
婚事定好,只差选个良辰吉日。
午膳时,董家摆宴招待她们。
纪三夫人笑盈盈说,“这都入秋了,我盼景洲成家,可盼了好些年,如今找到玉珍这样的好姑娘,巴不得她明天就能嫁进门儿。”
又说,“都知道,我那边一切都是现成的,随时能办喜宴。照我们家的意思,年底前就让她们俩成婚,这样新媳妇儿过门,一家人都能热闹一些。”
董会长和董夫人闻言对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