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长期隶属于祖大寿麾下,他统帅部队的老底子是正经的辽东骑兵,之后又收编了不少大明的九边精锐。
这支部队无论是装备士气还是战斗经验,在如今的华夏各部中均属上乘。
加上吴三桂又是李献忠本人看好的华夏年轻将领,早早就送去辽东军校学习。
尽管对军来势汹汹,但吴三桂并不慌乱。
随着“乾熙1635”的普及,步兵在对阵骑兵时的处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华夏内部的军演中,骑兵在野外面对训练有素的装备火炮的步兵时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
即便是华夏最精锐的重装骑兵“辽东铁骑”,面对装备了步枪以及野战炮的华夏步兵,其最后的结局也是全军覆没。
原本骑兵失去冲锋能力要等到1860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才会出现。
但是新型的后装步枪以及王辉弹的投入使用,使得这一现象大大提前了。
不过至今为止华夏还没有在战场上遭遇过大量的骑兵,所以这场战斗注定将会载入战争史册。
五万骑兵的规模,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了。
哥萨克联军的行踪早就被华夏的哨骑给发现了。
已经装备了望远镜的哨兵可以在更远的地方清楚的发现敌人,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安全距离。
得到消息的吴三桂决定主动迎击敌军。
很快双方便在布哈拉北面的草原上相遇了。
当看到2万华夏步兵直接在正面列阵迎击自己的时候,巴拉巴什露出了一副蔑视的表情。
这帮华夏人真是找死,居然在草原上直接用步兵列阵对抗骑兵?
尽管在华夏步兵的两侧还布置了上万骑兵,但很显然华夏人是想用步阵迎接骑兵的冲击。
不止是巴拉巴什,哈萨克人看到这一幕也觉得好笑,华夏人这是准备“送人头”吗?
很快巴拉巴什就高举起马刀,带领哥萨克骑兵向着华夏的步兵阵地发起了冲锋!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