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徽商同李献忠的矛盾并不大。
所以李献忠对他们也是区别对待,他决定先取得徽商的支持,这样他才能够集中精力对付更加难缠的江南士绅。
至于两淮的盐税,李献忠则承诺三年内不做大的变动,还是采取现有的政策,将两淮的盐业包给徽商。
不过李献忠有一个要求,他要设定各地食盐的最高限价。
两淮地区的食盐通常每百斤8钱到1两白银,李献忠要求今后市场上的的最高售价不得超过8钱。
一旦发现有人超过这个价格贩盐,一律斩首。
这样一来相对于限制了这些盐商的利润,即便是区域内他们实现了垄断,也无法胡乱涨价。
至于最低价,李献忠才懒得去管。
当然还有一条,必须保证市面上的食盐充足,如果两淮的市面上食盐短缺,官府会直接低于这个价格进行售卖。
目前崇祯朝的两淮盐税账面上每年有将近150万两,但实际收上来的还不到100万两。
这李献忠这里没有拖欠一说,没有银子他就直接抄家。
当然了除了威胁,还要画饼。
李献忠表示在大明统一后,他会彻底开放海禁。
只要依法纳税,他鼓励所有商人投入到外贸中去,赚洋鬼子的钱。
这也算是给他们徽商提个醒,让他们早做准备。
至于他们担心的安全问题,商人们可以组成联合商船队雇佣东琉球公司的武装护航船。
另外他还向汪士友介绍了辽东银行的服务,以后辽东银行的会开到扬州、南京同徽州等地。
这样一来他们商人行商的安全性和效率就会提高很多,并欢迎徽商派人去辽东考察。
两淮的这点盐税在崇祯朝是朝廷的命脉,在李献忠这里还真不算啥。
朝廷的高额盐税其实也是通过这些盐商盘剥百姓搞来的,这个银子他还真不怎么看中。
只不过他改革田税已经得罪了一大批人,此刻也不宜在盐税上继续大动干戈。
在李献忠拿出了很大的诚意之后,这些徽商自然也不会小气。
汪家牵头,扬州的徽商们拿出了白银400万两,粮食100万石以表示对弘光朝廷的支持。
此时还在幻想坚守扬州的恐怕就只剩下了可怜的史可法了。
原本李献忠是准备让毛文龙直接强攻扬州的。
不过汪家表示这点小事不需要劳烦毛总兵。
上到扬州知府,下到城门小吏,扬州城的官吏任免从来就不是大明朝廷说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