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
袁术头戴进贤冠,身着蜀锦制作的宽袖袍服,腰间玉带,悬挂一条紫绶,末端挂着自己铸造的车骑将军印信。
他容貌一流,气质很好,又春风得意。
貌似一块宝玉,宝光闪闪。
乍一看确实是了不起的人物。
阎象、袁涣、杨弘三人分坐在左右两旁,也都是衣冠士人,雄伟气度。
这四个人坐在一起,很符合汉末的审美标准,堪称天团。
“明公。现在账面上我们有兵马八万人。”
“各类粮食一百二十万余石。”
“但问题也有很多。”
长史杨弘对袁术行了一礼,顿了顿后,才又说道:“首先是兵马来自天南地北,互不统属。”
“偶有摩擦。”
“兵马也是参差不齐,有精兵也有乌合之众。”
“将军也是。”
“偶尔还有扰民的举动,残害百姓。”
“明公是义军,要统帅天下州郡,讨伐张霸,匡扶汉室。这对明公的名望有极大的影响,请明公下令约束军纪。”
“调查哪些军队将军能用,哪些军队将军不能用。酌情裁撤,精选精兵,增强战力。有道是兵马在精锐,而不在多。”
“要胜张霸,得需精兵。”
“其次。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实在太多。而粮仓不足,有些谷子因为储存不当而烂掉了。实在可惜。我以为应该多建粮仓。”
有句话叫。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张霸那边缺粮,洛阳市场上的米价那是一天比一天高。虽然张霸调遣了河东粮支撑,但也只是勉强维持。
马上就要闹粮荒了。
南阳袁术这里,足有粮食一百二十万石。还因为保存不当,烂掉不少。
另外,还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运送过来。
富得流油。
富裕,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