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一点,仙后座影业就暗自发力了。
先是有影评人为以《沉默的羔羊》为首的一些优秀惊悚类电影叫屈,认为学院对这类影片存在固有偏见,认为它们的艺术性不够,可纵观这几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有一些影片明明大众娱乐性相当高,学院评委还是青睐了它们,给了它们最佳影片提名,这其中的评判标准又该如何定义呢?
学院评委们多高高在上啊,他们就算看到了这类报道,起初也不会站出来说什么,而热度要是高了起来,那就很难说了。
热度确实起来了。
但就在这时候,就有其他评论家发表文章说学院评委们的态度还是很公正的,其他届奥斯卡金像奖不提,就是去年第63届,学院们最后可是将最佳女主角奖颁发给了凯西·贝茨和她的《危情十日》,那部电影不仅是部惊悚电影,还算是b级制作。
由此就能看出,学院对待电影从来都是秉承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并不存在歧视哪类电影之说。要是读者们不信的话,大可以期待这一届奥斯卡,看《沉默的羔羊》这部惊悚类电影,会不会非常受到学院青睐。
这样的打擂台,共同目的就是将学院架起来一些,让他们不能去忽视《沉默的羔羊》。
学院确实被拿捏住了,何况随着时间门推移,《沉默的羔羊》在北美的票房轻易突破一亿美元大关,在海外也很受欢迎,学院更不可能忽视它。
于是,等到2月学院公布提名,《沉默的羔羊》赫然得到了8项提名,其中就包括最佳影片提名。
新闻出来后,报纸们纷纷报道了这件事,他们中有影评人再次重申了学院和奥斯卡的开放与包容,说他们比起先看某部电影是什么类型的,更优先考虑的还是影片质量。
——这份夸奖当然是有很大水分的。
可学院评委们就很吃这这一套,即使他们可能也明白他们就是固执、传统、居高临下。
而这场和《沉默的羔羊》、学院是否存在偏见等有关的舆论战,当然是仙后座影业打起来的,两边影评人们都是他们找来的,毕竟要是观念一边倒的话,很容易起到反效果。
从最终效果来看,仙后座影业的做法是明智的。
这一届奥斯卡金像奖于3月底举行,很多人都在关注最终结果,甚至还有一些媒体就《沉默的羔羊》是否能突破重围,打破固有类型桎梏,加冕成最佳影片一事开了个小赌局,引来更多观众关注这件事。
这就导致等最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明星保罗·纽曼和伊丽莎白·泰勒出来,颁发最佳影片奖时,这时段的实时收视人数冲到了4800万。
而最后的结果——
“本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获得者——《沉默的羔羊》!恭喜你们!”
“赢了!我们赢了!”
在家里看直播的林莱到这一刻才能彻底安心下来(她还是怕一些蝴蝶效应的),然后开始欢欣鼓舞。
她牵着陪着她一起看直播的瑞凡,带着他在起居室里转圈圈。
瑞凡也很为她高兴,一直看着她笑。
最后两个人转得晕头转向,才倒在了地毯上。
片刻后林莱还是有一点点晕,可不妨碍她傻乐,“今夜我是好莱坞之王!”
瑞凡乐不可支,他总感觉等她理智稍微回来后,她会羞愤于自己这么堂堂说出这句话的,所以他眼睛一转,就站起来将她从地毯上拖抱起来站好,他自己又跑去她的首饰盒里拿出一个珍珠头冠给她戴上,在她即将反应过来前,瑞凡就单膝跪地:“恭喜莱克茜公主加冕成王。”
林莱:“…………”
林莱就是玩了个《纽约,纽约》那首歌里“我是纽约的王”的梗,还是在激动的心情使然下,哪想到他这个小恶魔还给她架在那了。
她的羞耻心开始跳动了啊!
瑞凡极力忍着笑意:“莱克茜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