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种做法,会让你以后在士林中无法立足?”
朱雄英开口说道。
杨县令闻言摇了摇头:
“臣并非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
“也知道父母供养臣读书的艰难。”
“他们节省下口粮,让臣考取功名。”
“才有了今日之官位。”
“臣当然知道臣今天站出来会为士林所不容。”
“但臣同样也知道。”
“如果臣今日不站出来。”
“日后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像臣一样的家庭受到这些士绅的压迫。”
“他们可不一定有臣这么好的运气。”
“所以臣从一开始,就已经做好的慷慨赴死的准备。”
“哪怕是能够让这些士绅们退让几分,也是值得的!”
听到杨县令的这番话。
就连朱元璋的脸上都露出动容之色。
自己一直以来接触的都是朝堂上的那些官员。
他们有的夸夸其谈,有的阿谀奉承。
当然也有人兢兢业业的埋头苦干。
但是这些人当中,朱元璋敢保证没有几个人会像眼前这个杨县令这样。
有如此决绝的心思。
可以为了大明的百姓,舍弃掉自己的生命!
与此同时,也更加的坚定了朱元璋推行科举改革的信心。
“你是咱的好臣工。”
“咱要是让你这样死了的话。”
“那咱岂不成了昏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