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朝臣们,也是有理有据点许敬宗:你可是门下省的!
而且中书令杜正伦,早就摆明了态度,从之前建言皇帝‘堪实户籍’到这一回拟‘裁入流官’诏令,都可见他是坚决站在皇帝那边的。
至于李勣大将军……朝臣们的共识是,这位能不惹这位就不惹吧,他可是手握兵权而且还是低调狠人,真让他记恨上,会出人命的。
就你了,许敬宗!
*
皇帝撑着额头,听了小半个时辰的谏言,脸色越发不好。
但面对朝野物议如沸,皇帝依旧不肯松口,收回诏令。
谏言愈胜。
直到——
终于有朝臣提出了那句:“如今各署衙公务繁杂,实不比贞观元年百业凋敝。陛下若真要裁减入流朝臣,只怕耽搁了三省六部的公事!”
来了。
不管是帘后的媚娘,还是站在朝上的姜沃,心里想法很一致。
图穷匕见。
朝臣们先以人多势众相劝,不成,便要以撂担子让朝廷停转来‘压’皇帝了。
皇帝居然如此不听谏言,独断专行。
难道皇帝不怕群情激愤,众人都撂摊子不干吗?
皇帝还真不怕——
他直接道:“贞观元年京中各署衙,总共只有六百余员文武,照样政令通达。如今京中官员已然近三千,竟然还以‘误事’来胁警于朕。”
“好,既然你们做不来会误事,朕便换不会误事的人来!”
“这两年朕多留意吏部考功的奏疏——京外不少臣子政绩颇丰,朕心中已然取中数人,只待空出实职,就调归京城。”
“如今朝上众卿,若有觉得重担难挑,手下官员不足要误事的,就赶紧上书解官致仕!”
中央的文武百官:?!
这一刻,他们才知道,皇帝的决心有多大,安排的有多早,后手准备的有多充分!
他们骤然警醒:是啊,皇帝此番是‘裁入流官’,并未动天下各州县的官员。
若是京中这些朝臣撂摊子不干,那……长安城外的官员,会不会欣喜若狂,在心里期盼他们快点走?
*
“团结就是力量。”姜沃想起了这句至理名言——反过来说,只要你让对手没法团结,那就是你的力量。
他们早早商议下的此举,被媚娘命名为‘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