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这想成最后的送别,今后有的是机会见面。”
这话,再次安慰到了大家。
个个都止住了眼泪。
有人提议。
“军营里伙食艰苦,不知多久没见过肉了,咱们去河里捕些鱼,往军营送去,给他们也改善一下伙食吧。”
这话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
“去吧。”
“反正四处有北黎兵,也不需要护卫队。”
“河里鱼也多,捕个几天,给咱们的士兵喝碗鱼汤,补补体力,好打胜仗。”
宋高和张青山哪有不同意的?
自家儿子进了军营,心里念的,都是他们能在军营里吃好点,喝好点。
这份牵挂,随着孩子们离开,已经牵肠挂肚了。
于是当晚,宋高和张青山便组织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前往大遇河捕鱼。
因着路途不远,附近又有北黎哨岗,十分的安全,故而连得力的妇人都一道前往。
毕竟四百多人投军去了,少了这么一大拔人手,没有妇人们帮忙,也捕不到多少鱼的。
村子里,留了二十名汉子看守,其它年轻力壮的,包括妇人,全都出动前往大遇河捕鱼。
拉着爬犁,带着干粮被褥,披着蓑衣,迎着风雪,浩浩荡荡的队伍,往大遇河边去。
哨岗那边的北黎兵,看到他们全村出动,笑着过来打探。
“宋村长,张里长,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宋高和张青山告诉他们。
“黄兄弟,李兄弟,你们大家伙儿,很久没见过肉腥味儿了吧?我们上大遇河捕鱼去,届时送到军营,给大家伙儿喝口热鱼汤。”
因着江景年的关系,哨岗这边的士兵,跟宋高他们都熟了。
姓名什么的,都清楚了。
这两名过来询问的士兵,一个叫黄苦,一个叫李林。
黄苦和李林,见宋高他们还关心他们这些,也是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