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月,对于很多正在备战科举的读书人来说,可能弹指之间就过去了。
而对自己来说,这九个月过的比以前九年还要漫长啊。
砰砰砰砰。
也就在许清宵静静沉思之时。
街道之外,传来了各种爆竹声。
子时已过。
武昌二年到了。
新的一年来了,整个大魏京都,不少地方都响起了爆竹声。
正月十五是过大年的时候,而今日是迎新节,再加上昨日册封大典,所以京都早已经挂满了红灯笼,家家户户都显得无比喜庆。
百姓们不会想太多的事情,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在他们眼中,无非就是讨论出个对错,然后便当做谈资。
或许有人知晓要发生什么事情了,但大部分人还是一如既往,迎接着新年到来。
许清宵缓缓站起身来,听着爆竹声阵阵响起,莫名之间,他想出去走一走了。
散散心也好,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好。
眼下烦心的事情太多了,一直这样也没有意思,与其紧绷着一根神经,倒不如尝试性放松下来。
或许有不同的收获。
走出守仁学堂。
街道当中,到处都是鞭炮声,这种大日子,许多孩童都不用早睡,尤其是放鞭炮。
一串鞭炮打完之后,散落在地上还有不少小鞭炮,一些孩童拾取着小鞭炮,手中拿着一根点燃的香,将小鞭炮点着后直接一丢,然后一群孩子捂着耳朵跑。
胆子小点的负责捡鞭炮,胆子大一点的就负责点鞭炮,显得无比喜悦。
大人们站在自家院子里笑呵呵的聊天,妇女们温着酒,照顾着孩童。
有些人看到许清宵后,更是激动无比地喊道。
“许侯爷,迎新如意啊。”
他们十分激动,毕竟看到了许清宵,这位大魏新侯爷,也是大魏新的天地大儒。
甚至有些人看到许清宵后,更是带着自己孩子,来许清宵面前磕了几个响头,喊着迎新如意。
“各位也如意,孩子照顾好,莫要有什么闪失,注意鞭炮,别伤着了自己。”
看着周围涌来的人,许清宵露出笑容,同时也不忘告诫这些大人们,将孩子们照顾好来,不要出什么差错。
许清宵如此随和与儒雅,赢得了不少百姓的称赞,虽然他们本来就对许清宵充满着好感,但不妨碍他们更加赞赏许清宵。
越过一条条街道,过来贺喜之声络绎不绝,一般都是有人主动过来打招呼,然后接二连三更多人过来了。
毕竟看到这位侯爷如此随和,也自然想要过来问个好,混个脸熟。
甚至有些人邀请许清宵到他们家吃一顿迎新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