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军班长接过这把修长的西洋剑,很是满意,然后指挥士兵将大部分荷军都缚住双手。
留下的一部分人分成几组,一组起航靠向己方旗舰,一组把那些尸体丢到海里去,另一组则将甲板冲洗干净。
作为最高指挥官,勒·麦尔受到了应有的礼遇,他没有被缚住,还被安排在船首一块干净的地方坐着。
他那血污的脸已经被简单的清洗了下,不再显得那么恐怖。
不过,他的帽子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头发很零乱,如他的心情一般,那双蓝色的眼睛似乎也变得混浊了不少,失去了光彩。
此次作战,他本是有着极大信心的,这赖于他对荷军强大实力的极度自信,还有前期的充分准备。
此次作战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并非是要和大明国全面开战,也不是为了逼迫他们开放贸易港口,仅仅只是为了一次掠夺。
如果不是知道新军手中有先进火器,他们荷兰人都没有想过要发起这次战斗。
而在知道有这种先进火器,又无法通过贸易得到之后,便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了,这就是殖民者的特性。
不管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他们荷兰人,都是如此,除非没有实力。
在掠夺和殖民这一方面,他们西方人是这个世界的发起者,所以很在行。
哪怕是在十一年前,他们荷兰人在广东和福建沿海便一次次的掠夺成功,大明人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还损失惨重。
大明国直到忍无可忍,这才爆发了后来的料罗湾海战,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双方数量差距太大了。
可这次不一样,他们的主要目标,而且是唯一目标,就是新军。
他们了解到,新军虽然已经被大明朝廷招募,但和周围的势力并不和睦,比如海上实力最强,曾经指挥打败过他们荷兰人的郑芝龙。
双方在前不久就发生了战争,但最终的结果是郑芝龙在陆地上败给了新军。
荷兰人有理由相信,郑芝龙对新军是不可能有好感的,如果他们荷兰人和新军发生战斗,郑芝龙肯定不会帮忙,很可能还会趁机进攻新军。
如果不是想快速而秘密的偷袭,并且把新军那些火器全部据为己有,他们荷兰人都想要和郑芝龙展开合作了。
至于大明朝廷,荷兰人是有些看不起的,一群亡国奴而已。
只要郑芝龙不插手,自己打完就跑,那些人还能拿自己怎么办?估计连反应都来不及。
但这些只是前提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他们荷兰人才敢发动这次战争。
所以荷兰人做的准备远不止这些,他们一方面向巴达维亚请求援军,一方面从潮州府了解新军火炮的各种性能。
他们同意唐宁的苛刻条件,并痛快的借给唐宁两百万两白银,就是为了稳住和麻痹唐宁,给唐宁一种他们只想合作,而根本不可能发生战争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