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会在年前召回匠人,完成各地修缮方案,保证不会耽搁陛下大婚之事。”
江治马上回答道。
大明朝除了数得着的能工巧匠外,其他工匠大多轮班到京城服役。
不过为了保证万历皇帝大婚对土木工程的需要,年中时就已经向各地征发匠人赴京。
只不过已经确定的人选,初时要求年后出发赶到京城。
那时候毕竟不确定殷正茂使团返回的时间,所以定下员额但为召集。
如今看来,还是得在年前叫他们出发赶赴京城。
大明,真的不缺能工巧匠,只要准备充足,就算几万、十几万匠户也能召集齐备。
“光禄寺应该没有问题吧?”
魏广德很满意江治的表态,马上看向光禄寺卿贾三近,笑道:“德修早年提督过四夷馆,想来对此不会陌生才是。
到时候光禄寺要和礼部、会同馆多多协调,务必不出岔子。”
“魏阁老放心,下官会认真办差,绝不对在使团饮食上出问题。”
贾三近马上说道。
万历三年,贾三近就以鸿胪寺少卿身份提督四夷馆,所以对于明朝的外事活动还是有所了解。
去岁京察考评为优,升一级转迁光禄寺卿,正三品。
“张尚书,张司徒,对于相关工程,户部要按时审核,银子该支就支了,千万别卡在这里。”
魏广德逐一点名,一个衙门一个衙门落实责任。
前面都是花钱的,其实只要有银子,不怕事儿办不好。
于是,所有问题最后都归结到了户部头上。
张学颜上午才从首辅值房出来,自然知道户部要全力保证陛下大婚的一应开销,所以一口答应下来。
这时候说任何托词都只会被唾弃,就连都察院也会觉得是多事。
至于说户部到底有没有银子,别人不会管。
不过好在从常盈库借银子的奏疏,这会儿估摸着应该送进宫里了。
有银子,户部尚书也就有了底气。
都安排好,魏广德这才看向谭纶说道:“这次本不欲叫上兵部,只是午间和首辅大人说起外国使团之事,想到永乐时就有惯例,京郊举行大阅,借此宣扬大明军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魏广德话说到这里,屋里所有官员自然知道是什么事儿了。
“自隆庆大阅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等使团抵京后,现在京郊校场举行大阅,月后才行陛下大婚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