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药局受礼部和太医院的指导和监督,有负责京城内外民众医药分发和诊视治疗的职责。
而且当京城遇有疾病疫情流行的时候,还会免费向京城周围地区的病人提供药物。
而自洪武十七年朝廷在府、州、县俱设医学之后,就开始慢慢取代了惠民药局的地位,成为地方的常设机构之一。
地方惠民药局的设置和管理也愈加混乱,很多地方的局舍破败,渐渐消失不见。
这其实也是明朝对于压缩财政支出而做出的改变,朝廷对惠民药局的补贴减少,到最后只维持京师惠民药局,而地方上则选择大力扶持医学。
不过,医户制度也因户籍制度的崩落而难以正常运作,且要求各地医官自筹经费,短时间内还行,可经过百余年时间,地方医学也逐渐走向没落。
就这样,大明此时民间除少数地方还有士绅大族支持的惠民药局存在外,大多都消失不见,也难怪李时珍云游过程中经常为患者免费赠药。
现在的大明,惠民药局仅仅停留在纸面,地方上根本就没有财政支持。
听完徐春甫的讲述,魏广德一拍额头,忽又问道:“地方医学崩坏,惠民药局没落,可我记得军中医学似乎还有啊。”
魏广德想到的就是崩山堡里还有医户,也就是军医,而且貌似大明各地卫所的军医制度还在运行。
“军医有俸禄,所以医者愿意从军出任军医。”
徐春甫解释道,“不管是惠民药局,还是地方医学,朝廷自宪宗以后,基本上都是义务工作,没有俸禄。
不止如此,还要承担赠医施药的职责,长此以往自然没人愿意继续做下去。
不说惠民药局,就是地方医学医官选择,地方医师多不愿意参与。
说是悬壶济世,可也得自身有条件才行啊。”
最后,徐春甫语气很是低沉。
魏广德明白了,礼部和太医院现在就只保着京师惠民药局这个牌子,其他地方都顾及不到,因为朝廷不给钱。
地方上医生也不愿意接这个活儿,不仅没有报酬还要倒贴钱。
关键发生疫病,他们还要冲在第一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且,朝廷想要白嫖,就给个八九品的官身还不给俸禄,显然对他们也没有吸引力。
说到底,积极性没有了,自然就没人愿意做了,药局和医学自然没落。
“地方上重建惠民药局,就得有真金白银砸进去,重建医学,那些医师想要的是银子还是官身?”
魏广德忽然问道。
惠民药局这个机构,魏广德觉得还是有必要重建,这是具有普惠性质的组织,朝廷挤一挤,应该能弄出点银子来。
而且,魏广德来自后世,自然不认为其中就没办法搞钱,相反,只要占着大义,有的是办法从富户手里弄钱出来补贴穷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