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记的声音,在电话里听起来还是那么的“正经威严”。
“爸,您最近工作还挺顺利的吧?”
“你小子到底有没有正事儿?”
李书记不耐烦的说道。
“哎,有事儿,我这就说,这就说,真是的,关心一下都不行了。”
袁旭撇了一下嘴,自己的这个老丈人,跟自家人都一点玩笑都不开的。
“爸,我这边碰上点儿事儿,想让您帮忙看看,是怎么个说法的。”
“你说。”
“上个月,琴岛这边给省里上报了拟任副市长的人选,是李静云,昨天省委组织部的唐部长给我来了个电话,说,市里推荐的人选没有通过,省里从桂西调过来一位。”
“鲁东的省长,是吴卫东同志吧?”
“是的,吴省长来鲁东之前,在桂西任职。”
“老唐给你在电话里还说了什么别的没有?”
李书记思考了几秒,继续问道。
“那到没有,就是很简单的跟我说了一下,市里的推荐人选被省里否决了,省里要从桂西调过来一位副市长。”
袁旭又重新仔细的想了一下,还是没什么异常的。
“看来,是两位班长同志达成一致了啊。”李书记又想了一下,“以我对朝阳同志的了解,这个决定,应该不是针对你小子的。”
童朝阳,鲁东省省委书记,在陈旭东任鲁东省省长的时候就是跟这位童书记搭班子,后来陈省长调任秦西任省委书记,吴卫东从桂西转任鲁东,依然是和童书记搭班子。
在袁旭的印象里,童书记是自己老丈人去了三川之后才到任鲁东的,跟自己老丈人并没有一共任职的经历。
现在听李书记的意思,对这位童书记看来并不陌生。
“看来,是省里面想要敲打一下琴岛的班子啊。”
李书记的一番话,让袁旭“豁然开朗”。
关于琴岛和鲁东之间的关系,要是细细说来,几乎可以另开一本书了。
从历史上说,虽然说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琴岛地区活动了,但是琴岛的建城史120多年。
1891年,清朝在胶澳设防,这也是琴岛正式开始城市化建设的开始,然而仅仅6年后,德意志就派兵侵占了琴岛,应该说,琴岛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是从德占时期开始的。
后来,德国人走了,樱花国人又来,等到主权收回,都已经是25年以后的民国时期了。
琴岛从开始建立起,就缺少鲁东孔孟之乡尊古崇礼的“传统”味道。
建城史短导致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外来人口比例高,从主权回到民国之后,大量外省人口涌入,跟“安土重迁”重视祖辈的老鲁东不同,现在的琴岛人,往上数三代,大部分都不是鲁东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经济和文化上说,琴岛从开埠以来的名片就是海洋经济+轻工业经济,和鲁东绝大多数地区农业经济+重工业经济的模式不一样,自然也不容易产生认同感(注意是“名片”,实际上琴岛重工业应该还是省内最前)。
从目前的体制来说,建国后,鲁东的泉城和琴岛是首批升级为副省级的城市,但是,由于琴岛当时的经济领先全省水平太多,中央又给了琴岛一个“计划单列市”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