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马总,袁总的说说仍然没有动静,还请马总继续挑逗~”
“继续挑逗+1。”
虽然大家不知道为什么马老师这么在说说上公开揪着袁旭不放,按道理来说,都是商界大佬,这种邀请不管是不是真心实意,不是都应该是私下里备好所谓的烫金请柬,专人上门邀请么?
这么贴脸开大公开喊话,难道是两人私底下已经撕破了脸,袁旭没有给马老师留面子,马老师恼羞成怒,由爱生恨……
咳咳……
联想到前段时间的缺德出行和速嘀出行的冲突,两位大佬是要从产业冲突直接来真人PK了?
听说马老师身为资深武侠爱好者,拳脚功夫是有一套的,不过也有说法不是拳怕少壮么,袁旭年轻力壮,两人要真的线下PK了,我该把手里这两块钱压给谁呢?
算了,还是买福利彩票吧。
袁旭当然不是没看见马老师发的说说,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或者是在公众面前树立的人设,对于马老师时不时的发这样那样的消息,点评他人臧否天下,袁旭并没有什么意见。
自己多少也算有一点公众度,马老师想给自己的湖边大学造造势,“借用”一下自己的名头,也无伤大雅,说不准自己什么时候也会借对方的不是么?
只是马老师这第二条消息发出来,袁旭就知道了,马老师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造造势吸引一下关注,这是真的在内涵自己呢。
我就这么人畜无害的吗?自从张种树和秦西官场动荡以来,袁旭在政府官员中的形象,已经非常清晰立体了,看来,长期处在别人中心,被别人捧习惯了的马老师,对自己的印象,还是不够深刻啊。
“冯室长,把马老师的湖边大学的资料给我一份。”
袁旭按下办公桌上的通话按钮说道。
“好的,我马上给您拿过来。”
在上午马老师的说说发出之后,冯明强就已经让商调部对湖边大学的资料开始统计整理了,老板不一定要,但是一定要提前准备好。
“冯室长,马老师是不是觉得,他办了这个所谓的湖边大学,就高我们一等了?”
出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虽然近三十年来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纲”,但是,大家潜意识里总觉得经商对自己品位地位的提升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大部分的商人,特别是改开之后先行的这部分商人,在有了一定的成就之后,往往都热衷于给自己安排各种“文化帽子”,什么荣誉校友、荣誉硕士博士,捐款,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各种建筑,等等。
难不成马老师也成了“俗人”中的一员,认为自己现在已经从一个“商人”,又捡回了自己“文化人”的身份?
成了“儒商”了?把袁旭这等“俗商”,就不怎么看在眼里了?
“可能,缺什么就越是要强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