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燧不由自主地背起手,来回踱步起来。
他显得犹豫不决,于是他看了解祯成一眼道:你爹还说什么
解祯成便道:家父说,人可以放,锦衣卫这边需要让他们预备大量的人手,来负责书信的检阅,甚至……一些书信,可以进行伪造,总而言之,要营造我爪哇乃人间乐土的口碑,如此一来,就不怕后头没有源源不断的人了。
朱高燧深深地看着解祯成,眼眸亮了亮,道:锦衣卫真有这个本事
解祯成点头道:他们就是干这个的,听闻许多百户所里有临摹高手。一般情况,他们的亲友得了书信,也不会刻意去辨别,就算是察觉出一丁点的异样,也不会疑心有它。
顿了一下,他接着道:家父交代过,此事至关重要,咱们赵王卫里也培养了几个临摹的书生,不过他们终是水平有限,锦衣卫不同,官校学堂里有专门的特种学习班,专门教授此道,从那里肄业之人,个个都是此中高人。
朱高燧眼中眸光越发明亮,他兴奋地搓手道:这太好啦,本王现在正愁无人可用,正求贤若渴呢,若当真能如此,那岂不是隔三差五,就送来一批人快,赶紧去将那些缇骑们给我好好地从预备卫里请出来,势必好生地招待,明日本王亲自去致歉,而后再礼送他们回百户所。
解祯成道:殿下英明。
朱高燧背着手,此时的朱高燧,穿着蟒袍,浑身上下,已摆脱了当初在南京城里的獐头鼠目之气,取而代之的,却是岁月摧残之后沧桑。
他叹口气,微微地抬着头,一字一句地道:为我赵国基业,本王必须礼贤下士,方可招徕天下英才,至我赵国大展宏图。
解祯成道:那么臣这就去报知刘百户。
回来。
解祯成立即将跨出去的脚收了回来,驻足看着朱高燧。
朱高燧道:备一份礼去,现在是咱们有事求人,将本王新剥的那虎皮,给送去。
遵命。
…………
一封书信送至鸿胪寺。
解缙显得十分疲惫。
他几乎每日都与人闲谈,尤其是科举在即,许多的士子入京,不少的举人都以能面见解缙为荣。
解缙对他们多有鼓励,鼓励他们无论时局如何,也要坚持读书。
自朝廷颁布新政律令,彻底地大张旗鼓开始新政,并且处死了大量的所谓‘乱党’之后。
天下各处的士绅和读书人,处于同一个圈层之中,彼此之间,几乎每日都在传播各种令人焦虑的消息。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的怨愤还有焦虑,以及未来不明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压得许多人透不过气来。
解公这样旗帜一般的人物,给人的宽慰,宛如春风一般,温暖着士人们的心。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解缙含笑,对着许多来访的读书人,继续道:越是此时,读书人的风骨才最是紧要,理应不喜、不怒,不悲,我等当为竹,方不枉圣人教诲。
众人听得热泪盈眶,有人更是失声哽咽。
于是,有人暗暗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