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必须一上来就上绝活,务必给对方留一个终身难忘的印象。
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阳韬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对于新秀必须要给予应有的保护。
“有的球员面对新秀非常粗鲁,喜欢大力暴扣,高频率运球,甚至还喜欢经常用后撤步,来展现自己的超级高水平。”
“我的建议是,动作可以花里胡哨,但切记带好护具,万一用力过猛导致伤病,或者导致对手赛季报销,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我们可以先把节奏降下来,循序渐进,像勇士队这样,第四节最后五分钟,上死亡五小直接拿下比赛,这样防守球员就算被击败,也会夸赞你的球技。”
众人议论了一阵,最后提到了最近的实验进度。
“不好搞啊,我们都往死里面干了,但是结果都不太理想。”
“对啊,变量太多了,一个一个的实验验证非常耗费时间。”
“巩博士、鲁博士怎么说?”有人问道。
“巩博士设计了一个排除实验,提高了验证的效率,但总量太多了,后续还不知道怎么说呢。”
大家都有点悲观,后续也没有了再交谈下去的欲望。
第二天一早,李正开车拉着高风、李友良便赶到了Z大的实验室。
“目前还是卡到N-[2-[[2-(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酰胺的硝化、还原。”岳鹏辉对老板汇报道,“实验了很多次,但最后产生的底物浓度很低,杂质含量特别高,分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根本没办法作为下一个实验流程的底料。”
高风看了一下实验记录,发现他们采取的温度为85℃下硝化21分钟,添加的催化底物为2-4苯基,期间经历了2个温控的操作。
这个跟系统出具的具体实验流程相差甚远,高风一时间有点犹豫,难道要告诉他们推倒重来吗?这样会不会太伤士气了。
“风哥,怎么说?”胡嘉然凑了上来,他一脸希望的看向高风。
高风理解他的意思,心想着不如就把具体的步骤给他算了。
但转念一想,这样也很不合适,后面还有好几个难点呢,难道次次都要这样来吗?
“这样吧,咱们换个思路。”高风斟酌道,“我们可以把温度往上提高一点,提前把催化底物加入,2-4苯基在137℃的时候活性应该是最好的吧,我们可以把温度提高到这个点。”
“这个。2-4苯基不是在90℃左右催化效果最好吗?”一旁的巩帆顺小声道,他对这个还是很了解的,实验前也专门查过相关的文献。
“常规来说是这样,但2-4苯基并不是单纯的催化底物,加入后一小部分会与N-[2-[[2-(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酰胺产生反应,导致后者断裂一个氢键。”高风解释道。
“这个物质产生后会反过来抑制2-4苯基的活性,所以我们需要提高硝化时候的温度。”
这说的是真的吗?巩帆顺有点怀疑,他之前可没看到相关文献啊。
这要是真的,那发篇sci松松的。
“可以验证一下,这个又不难。”高风看出了他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