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工作室之后,周彦直接带他们去了新弄的阅读室。
后勤处的小胡正在整理书架上的书,见到周彦他们过来,笑着打招呼,“老板,余桦老师,铁笙老师……”
周彦给他介绍,“这两位是莫言老师跟刘振云老师。”
听到莫言跟刘震云的名字,小胡露出惊讶的表情,显然,他知道莫言跟刘振云。
周彦又给莫言跟刘振云介绍,“小胡是后勤处的,爱读书,这个阅读室开放之后,就归他管了,书架上的书基本上都是他摆放的,他做的非常好。”
图书的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小胡本身并不太懂这些,不过为了这个阅读室,他特意去研究了图书馆跟一些大书店的管理方式,摸索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他的这套并不一定好,但是他的工作态度让周彦很欣赏,把阅读室交给他,周彦也很放心。
被老板夸了一句,小胡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我也是照葫芦画瓢,跟图书馆以及书店学的,其实好多东西我自己也都不理解。”
周彦笑了笑,“没事,慢慢理解,慢慢学。”
在工作中,周彦看重结果,但是也愿意给员工们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像阅读室这种东西,有很多试错以及学习的机会。
周彦要的不是一步到位,他要的是越来越好。
莫言看了一圈阅读室,点头道,“确实像模像样。”
周彦对小胡使了个眼色,“小胡,带几位老师看看。”
小胡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挺有眼力劲,看到周彦给他使的眼色,当即心领神会,带着他们往里面走,“阅读室按照图书性质分区,区在这边……前面这一排书架都是近现代,上面这几排都是这些年热销书籍。”
他一边给莫言他们介绍着,一边顺手从书架上拿下来一本《红高粱》来,“比如莫言老师的《红高粱》。”
然后他又拿起一本《活着》,“还有余桦老师的《活着》。”
看得出来,他对书架上的书非常熟悉,很自然地就找到了几个作家的代表作。
莫言他们看到小胡这么熟稔,都挺惊讶的,心说周彦的工作室真是卧虎藏龙,一个后勤处的小伙子都能有这样的表现。
别的不说,至少说明小胡读的书挺多的。
周彦在旁边说道,“既然来了,就烦请各位签个名吧,回头我裱起来,拿出去卖大钱。”
小胡眼疾手快,立马就从口袋里面掏出笔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实根本不用小胡找笔,他们几个人身上都带了笔,现在这年头,随身带支笔是很正常的,而且他们都还是作家,笔就是他们吃饭的家伙。
他们身上不仅仅有笔,像刘振云跟莫言,口袋里面还有小本子。
史铁笙的轮椅旁边挂了个袋子,里面装了个挺大的笔记本。
莫言他们看到阅读室真有他们的书,而且放的位置还挺显眼,都挺高兴,非常爽快地给签了名。
等他们签完名,周彦笑着说,“小胡,回头你在阅读室找个空地方摆个玻璃柜子,把这些签名书给放里面保存起来。以后再有签名的书,都放进柜子里面,展览给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