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百分之六十,影视、音乐相关的专业书籍百分之二三十,剩下的就是其他各类杂书。员工如果有想要看的书而阅读室没有,可以写申请单,只要有超过十个人签字,就能购买。”
“三千本书,已经非常多了。”莫言说道。
很多人对书籍的数量没什么概念,认为三千本书没多少,但其实三千本书堆在一起,是非常可观的。
街面上的那些小书店,大多都铺不到三千本书。
作为一个阅读室,肯定需要设置很多看书的地方,不能把书铺太满。
所以五六十平方的空间,铺三千本书,已经算挺多的了。
关键是对于周彦他们工作室的规模,摆三千本书实在是有点奢侈。
“有我们的书么?”余桦直接问道。
周彦笑道,“这不是废话么?在坐几位,都有作品在里面。”
三千本书里面,百分之六十是,也就是有一千八百本。
大部分人,周彦只让他们进一本,这一千八百本,基本上把近些年市面上畅销的文学作品都给囊括了。
莫言、刘振云、余桦跟是史铁笙都是近些年的畅销作家,他们的代表作自然都在里面。
像刘振云的集《一地鸡毛》、《官场》,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都在进书清单里面。
余桦跟史铁笙的作品更不用说了,不仅出版过的单行本全部在列,连之前连载过他们的刊物有部分也在,而且放的位置非常显眼,基本上进去阅读室就能看到。
他们俩的作品,在阅读室里面,除了周彦最钟爱的契诃夫之外,应该是数量最多的。
听到自己的书也在阅读室里面,莫言跟刘振云都挺感兴趣的,表示想去看看。
余桦跟史铁笙也很高兴,以后他们去工作室不仅仅能听音乐,还能去阅读室看书。
……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外面忽然有人敲门。
刘振云高声问道,“谁?找谁?”
“我。”门外传来一道爽朗的女声。
“是老同学来了。”刘振云笑了笑,起身跑去开门,“来了。”
周彦正疑惑来人是谁的时候,刘振云将门打开,一个身穿黑色大衣,踩着高跟鞋的女人站在外面。
女人声音爽朗,长相也爽朗,浓眉大眼,看起来很有精神。
周彦一下子就认出来,女人是迟子建。
中国当代的女作家中,出名的并不算多,特别是余桦他们这一代,能叫的上名的女作家就那么几位,迟子建便是其中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迟子建大众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应该是她的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不过现在这部作品还没有出来。
她的成名路也就是从今年才真正开始的,今年的鲁迅文学奖中,她的《雾月牛栏》被评为最佳短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