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二十万英镑也不多,对他们来说,风险不大,这类小成本电影,本来就是以小博大,亏也亏不了多少钱。
周彦想了想,说,“其实我认为,可以多加点投资。”
“多加点投资?”张有安意外地看着周彦。
周彦能说出这话,就证明他其实是看好这部电影的市场的。
“反正电影的成本也不高,就算全包了也花不了多少钱。”
“全包肯定不可能,斯汀他们也要投,但是提高投资,超过百分之五十,还是有希望的。”张有安还是有些不确定,“你真的认为应该多投一点么?”
周彦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如果公司不投的话,我倒是想投点钱。”
虽然周彦也不想抢汤臣的捡漏机会,但如果汤臣不愿意多投,那么他可不想浪费。
张有安挑了挑眉毛,虽然周彦没有给他肯定的答复,但是这个回答已经非常明确了。
沉吟片刻,张有安坚定地说道,“好,我今天晚上就跟徐总汇报一下这个情况,看能不能多投点钱。”
其实这通电话还没打,张有安就已经知道结果了。
徐总对周彦太相信了,只要她知道周彦看好这部电影,肯定会无条件地去投资,别说是几十万英镑,就算是几百上千万英镑,徐总都能掏。
张有安有时候觉得徐风太过相信自己的直觉,一旦喜欢某个导演,就会无条件支持,之前陈恺歌是这样,后面周彦也是这样。
徐风这样,有好有坏,好的是,如果她相信的人不辜负她的信任,那么收益就会非常高。
坏的是,被她相信的人一旦掉链子,风险就会很大。
陈恺歌就是一个明证,《风月》这部电影已经掉链子了,虽然《风月》的失败没有让汤臣伤筋动骨,但是继续这样下去,就不好说了。
好消息是,因为《风月》的失败,陈恺歌似乎也已经不太想跟徐风合作了。
陈恺歌或许认为,《风月》的失败,有部分原因是汤臣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
但是徐风真的已经很够义气,该给的都已经给了,电影拍成什么样,徐风也左右不了。
至于周彦,到现在还一直没有掉过链子,而且发展越来越好。
正因为有周彦的存在,汤臣电影这几年的发展才能如此只好,徐风无条件相信周彦,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