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这对父子的跟脚,似乎也变得越发稳固!
现如今,官场局势再变。
胡相一系,在“刘涟进京”、“《盐引论》“等等一些事后,似乎隐匿,没有之前的专横跋扈,就连胡惟庸本人,都似乎隐于中书省,连今日新钞发行,都没来。
已经有好些臣子,开始主动结交苏贵渊,拉拢其对抗胡相。
风向一变,连朝廷的局势,似乎都安稳起来。
而朱元璋对此,当然是欣慰不已。
他当初让汪广洋抗衡胡惟庸,结果后者装聋作哑,没成想空印案后,苏家父子反倒让自己有极其多的意外之喜。
就是……还有件事。
朱元璋忽然问道:“你家那小子,忽悠咱大孙,当什么格物院的学首,现在是沉迷赚钱的行道了。”
“犬子顽劣。”苏贵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隐隐有自豪。
“他是够顽劣,也够大胆,现在说是谁的店铺赚的钱最多?”
听到朱元璋看了下面的新钞后,就开始聊着这个话题,一众臣子纷纷无奈。
此事他们也知道……
京城突然出现的“味精”,赚钱速度令人艳羡,但一时间却没人敢仿造,根本原因就是几个“跋扈之徒”、“纨绔子弟”一直在看管着自家味精。
而且这些孩子霸道无比,听说现在还在互相竞争,各自增扩产业,购买各种原材料。
有心者已经通过原材料,搞清楚了配方,但在这种“战火”之下,虽然格物院没有下令不许他人仿造,但没人敢当这个出头鸟。
“回陛下,现在是徐家的次子徐膺绪、颖国公的幼子傅忠、西平候的长子沐晟,三人赚的最多。”
自家儿子每天回到家,都在说着“数据变化”等等字眼,苏贵渊当然门清。
“那谁赔的多?”朱元璋知道,苏闲这小子是在利用这些,给自己看“民收民解”的错处,但这都快一个月了。
这些孩子反而越赚越多,自己宝贝大孙拿到家里的宝钞,连他奶奶看了都惊心不已。
这都赚了快一万贯了!
就算京城大、百姓富户多,有的人还搞批发,但如此巨利,谁不动心?
朱元璋只确认一点:
孙儿赚的越多,苏闲的目的就越是失败。
毕竟,孙儿就是自己,什么都不用管,让底下人自己负责,还能赚这么多钱,天底下哪有这么多好事?
“常森、长兴候的长子耿璇、还有九皇子赔的最多……”
“哈哈哈!”朱元璋闻言,顿时笑了起来,“看看,会用脑子的才会赚钱。整天咋咋呼呼、偷鸡摸狗的,给他一本万利的他也赚不了,常森这小子是该管管了。”
“八皇子和十一皇子,还有常升、冯城、徐膺绪他们,是负责监督的吧?”
苏贵渊忙道:“回陛下正是,他们人数少,伍长只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