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县学考试和后世一样,有不少家人前来送考,县学大门关上,家人都没有离去,各自找地方休息等候。
不少善于抓住商机的茶馆纷纷跑来摆开了露天茶摊,原本开阔的县学门口广场上很快便摆下了七八座茶摊。
范宁和朱佩也在一家茶摊上找个位子坐下,两人要了一壶茶,几盘点心,
范宁却有点心不在焉,他欠身注视着地面,双肘支撑在膝盖上,手掌在轻轻的摩挲着。
旁边几名家长的议论声传入他耳中。
张员外,你消息比较广,你觉得今天考试和年初相比怎么样
难度都差不多,关键看是谁出题,我听县学附属学堂的陈院主推断,这次很可能还是张若英出题,议论题应该出自是《论语》。
不会吧!年初张若英才出过题,怎么又是他出题
这次增补考试就是年初考试的延续,所以才会是他出题。
一名家长哭丧着脸道:完蛋了,我以为是嘉鱼书院韩院主出题,押错题了!
如果真是韩院主出题,你就能保证自己押中旁边几名家人都笑了起来。
另一边也有几名家长在低声议论。
哎!我家大郎最弱就是做论题,他在刘大儒补习班读了一年,进步却不大,愁死我了!
刘大儒补习班不行了,名声都臭了,我托关系让三郎去长青学堂跟随上舍生一起复习,感觉进步很大,还是得去正规学堂读书。
阿呆!
朱佩见范宁一脸心事重重,便柔声安慰他道:不用太担心,不管他们能不能考上,你都已经尽力了!
范宁点点头,苦笑一声道:我觉得自己就和这些家长一样,比自己考试还要紧张,希望他们都能考上吧!要不然.....
范宁轻轻叹了口气,如果几人不幸落榜,自己真不知该怎么面对他们,尤其是李大寿,他可是磕头叫自己师父啊!
朱佩忽然抿嘴笑了起来,阿呆,认识你这么久,我还是句下,特地提醒考生,说明县学出题还算厚道。
其实范宁也觉得考得不难,《论语》和《孟子》都是最基础的东西,若连这个都背不下来,哪还考什么县学
关键是做得好不好的问题,事先押准题目,学生们就能反复修改,甚至得到教授的指点,文章的质量就高了。
范宁觉得只要六人都发挥正常,应该都考得不错。
这时,朱佩将范宁拉到一边小声笑道:这次如果他们六人都考上县学,三元补习班的名声就打响了,阿呆,我觉得你真可以办个补习班。
补习班之事范宁不是没想过,但他想的不是办县试补习班,而是办科举补习班,把自己的六个学生继续带上去,帮助他们考过解试。
说不定自己还能办一所学校,培养优秀弟子。
不过现在考虑学校之事,似乎还早了一点。
把自己的三元补习班延续下去,才是眼下该考虑之事。
想到这,范宁笑道:补习班之事回头再说吧!咱们先看看发榜的情况。